上海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大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上海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十月份启动政治复习,购入了《肖秀荣考研政治 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以下称精讲),它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简称纲解)提前发行,大约五月份就已经上市。起初我阅读纲解,边读边标注,但由于全书字体统一偏小,难以突出重点,于是我转向精讲,同时配合书中真题和模拟题,还有《肖秀荣考研政治 命题人1000题》进行练习。不幸的是,精讲在自习室丢失,迫使我又回头使用纲解,每日投入约一小时,主要集中在马原和近代史的学习,并完成了1000题对应部分。十一月,我开始使用风中劲草的《冲刺背诵 核心考点》,这本书通过清单形式提炼关键知识,便于记忆。我采取看书两到三节,强记内容后再用1000题巩固,以此完成了毛概和思修的学习。到了十一月中旬,我开始了1000题的第二轮,有些题目仍然熟悉,有些则感到生疏,但这没关系,因为1000题主要是打牢基础,形成大致印象即可。之后购买了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名称大致如此),这是一本介绍当前局势和时事的书籍,可以当作休闲阅读,书后附带练习题。虽然知识点繁多,难以全部记住,但在实际考试中,时事部分的权重相当高,许多基础问题都是以时事为切入点。进入十二月,我开始做任四、肖八、肖四,这些几乎是每位考生必备的。对于任四和肖八,我只做了选择题;而肖四,除了选择题,我还背诵了选择题和大题。坦白说,我在背书上的时间太短,仅在最后几天匆匆浏览了启航的《20天20题》,直到考试前一天才开始背肖四,最终没能完整背完,面对考卷上的原题,只能懊悔不已。如果有机会重来,我的复习计划可能是这样的:首先通读一遍纲解并结合1000题练习,接着学习形策,搭配第二次做1000题,下载历年马原大题整理思路,完成任四肖八的选择题和马原大题,最后,重点背诵20天20题和至关重要的肖四。强烈建议大家务必掌握肖四的大题,这是最基本的准备,只有熟记肖四,应答时才会游刃有余。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数学还是相对容易的,我选择填空全对,对了,提醒一下,平时要注意选择填空的训练,尽量控制时间在四五十分钟,并且保证正确率,我不会让自己错超过一个。数学我觉得要独立思考,真的很重要!!!下午数学:数学开始看张宇18讲,第一遍比较痛苦,但是值得,书真的很不错!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三月起,我尝试用红宝书学习词汇,但发现并不适合,于是转向拓词和扇贝作为背单词工具,而查阅单词我更倾向于使用海词,因为它的释义与真实考试中的含义较为贴近。有时,我会用金山词霸来补充查词,因为它在某些情况下能提供海词缺少的含义。对于1997到2005年的历年真题,我的方法是做完一篇后深度剖析并翻译每一句,关键是要弄明白错误的原因。对于2005年之后的题目,我会按照考试时间限制完整地做一套(作文除外)。当无题可做的时候,我购买了何凯文的最后几套模拟卷来保持手感,尽管市面上的模拟题质量参差不齐,不必过于纠结正确率,主要是为了实战演练。关于写作,我在十月开始接触高分范文,我觉得模仿模板并不理想,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句子并融入自己的风格会更好。同时,别忘了锻炼描绘漫画的能力,记下真题中不会写的词汇,说不定在考研时就能派上用场。个人觉得张剑最后几套试卷的阅读部分不太理想,但作文值得一看。对于新题型,掌握一定的技巧(如关联词、首尾句等)很重要,我觉得选择标题相对简单,填段也还可以,最难的是排序,需要通过关联词和首尾句来定位,务必耐心读完全文,理解透彻才能做好,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过,今年的排序题相对容易,存在明显的时间线索。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它涵盖了流体力学、传热、传质等多个领域,是理解和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科学基础。要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如流动特性、传热方式、传质机制等。这些基础知识在后续的学习中至关重要,因它们构成了分析和设计化工设备的基础。
对流体力学部分,重点在于理解流体静压、速度分布、湍流模型等内容。其中,伯努利方程的应用和管道阻力损失的计算是常考点。流体动力学的学习需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比如泵和风机的选与操作,这对理解和应用知识非常有帮助。
传热部分,要熟练掌握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特别是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和换热器的设计。理解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以及黑体辐射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传质部分,主要是扩散理论、相平衡和分离过程的理解。分子扩散、涡流扩散、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等是基础,精馏、吸收、蒸馏等分离过程的计算和设备设计则是难点所在。
在学习过程中,我个人建议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往往能反映出命题人的思路和重点。模拟实验也是很好的学习手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构建自有的知识框架,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化工原理的学习不仅要求理解理论,更需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凭动手解决具体问题,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自有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