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集成电路学院计算机技术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精讲精练》里的“框架体系”、“复习建议”、“重要知识点提示”、“命题人说”、“知识点框架图”这几个板块很重要,复习的时候不要拿起书来就直接看知识点,先把前述几个板块看过以后再学具体内容,这样对知识结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重难点心里有个数,学起来事半功倍。在这本书里肖老把每一个知识点会考什么题型,是“一般了解”还是“重要考点”,哪一年出过什么题型都标得清清楚楚,工作做得很细。看知识点时根据他的这些提示来拿捏你看书的侧重点,尤其是标注了“分析题重要考点”的必须背下来,背诵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七月二十日至九月底,我几乎每天都专注于数学学习。进入十月后,我开始使用张宇的真题全集。考虑到历年真题数量丰富,跨越三十多年,我打算每两天完成一套,一天用于解答,另一天用于修订,预计整个过程将持续两个月左右。因此,我计划在十月份结束之前完成所有章节的强化训练。早期的一些年份真题与当前的题型和格式有所不同,所以我相应地减少了这些部分的练习时间。之后,我转而使用标准的150分试卷,并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要求和答题卡格式进行模拟练习。到了十二月初,我已经完成了真题全集。接着,我购买了闭关修炼和八套模拟卷,但发现八套卷难度颇高,这让我对数学产生了一丝焦虑,所以我没有再买四套卷。为了恢复信心,我会偶尔回顾之前做过的历年真题。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考研英语我还是有心得的。我的英语不好,经过大半年的学习下来,可以说,英语我是准备时间最充分的,也是最系统的,首先是单词,我把考研中经常出现的3200多个单词背得烂熟(个人觉得背5500没必要,有些根本不会出现,背了也白背),方法就是把97-13年的阅读理解整理出来,然后把不认识的单词写在本子上(千万不好写在单词旁边)。算起来这70多篇阅读我至少做了3遍。这样单词我也背了,阅读理解也会做了(要知道得阅读者得考研英语)。最后我的阅读理解基本上是一篇错一个甚至全对。然后是翻译,个人觉得翻译也很重要,并不是因为它的分值,而是因为会做翻译,那么你的长难句的问题就不大了,而长难句是贯穿整个考研英语的。我的翻译是先跟着老师学语法,然后做真题,97-13年的翻译我做了两遍,可以说第二遍的收获是最大的。接着是作文,作文很重要,占有30分,对于作文范文还是要背几篇,我由于最后没什么时间了,所以作文就整理出两个通用模板,然后让老师给修改了一下,在考场结合题目自己发挥了。总结的经验就是作文还是要定时练练。剩下的完形填空和新题型,个人觉得这些没必要花时间,做好了前三部分,这两部分不会很差。总的来说就是真题要好好把握。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深入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从CPU的工作原理到内存管理,再到I/O系统,这些都是构建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对这些内容的理解不仅需理论知识,更需凭实际操作来深化理解,例如使用模拟器或者动手拆装电脑等。
数据结构和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灵魂。需熟练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以及排序和搜索算法,并能够按问题选合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进行求解。理解和运用复杂度分析,了解算法的时间和空间效率,这对优化代码和解决实际问题极其重要。
再者,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至少要精通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如C++或Python,并熟悉其语法特性、异常处理和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对操作系统,理解进程、线程、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等基本概念,能够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提升编程能力的关键。
网络协议和数据库知识也不能忽视。TCP/IP五层模型、HTTP协议、DNS解析等网络基础知识需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SQL语句的编写和数据库设计原则也需熟练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凭参与开源项目、做编程练习、模拟试题等方式提升技能。多看书,如《计算机组成原理》、《算法导论》等经典教材,结合在线资源和课程,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保持对新技术的热情和好奇心,关注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技术趋势,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这对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职业发展都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