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海洋学院资源与环境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红宝书”大概有3、4百页,可以先从近代史部分看起,然后马哲、毛概、思修。在看“红宝书”时,可以配合肖秀荣老师主编的《1000题》进行练习。10月下旬会有一本“风中劲草”问世,买来看一看也是极好的。当然,关于政治的复习资料有许许多多,但我只有两点建议,一多练习客观题,即单选题和多选题。这将是取得高分的关键所在。二紧抓肖秀荣老师在考前出版的 预测4套卷,命中度极高。
考研数学方面:
听说今年的数学挺棘手,我在备考期间几乎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数学上,最终成绩还算满意。初期,我快速浏览了一遍教科书,没做课后习题,大概用了一个星期左右,主要是为了了解框架和基本概念。接着,我开始了李正元的复习全书,刚开始确实有些吃力。对于那些纠结于选择李正元还是李永乐书籍的朋友,我想说,这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我的建议是在暑假之前完成全书的学习,我不想把学习计划拖到假期,毕竟需要休息娱乐嘛……(害羞)其实时间是绰绰有余的!暑假期间,我完成了从90年到00年的所有数学真题,这些试题的质量非常高,特别是证明题,非常考验思维能力。八月时,我又重温了一遍辅导班的教材,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考。九月到十月,我坚持不懈地完成了00年至10年的真题,并进行了纠错和笔记整理。十月中旬,我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状态,每天都感到充实无比。从那时起,我每周六都会进行模拟考试,使用11年至19年的真题来模拟考研。平日里,我就开启了刷题模式,一周内轻松解决了660题,还完成了张8、张4、李正元400题以及市面上的各种模拟试题。与某些同学不同,我喜欢每天上午完成一套模拟题,这样能确保我始终保持高效率。通过不断的刷题、纠错、记笔记和查看错题,间或进行模拟考试及回顾00至10年的真题,我觉得自己准备得足够充分了。这里想提醒大家,做完真题并不意味着你的数学已经很好,我见过许多只做真题的同学,他们在14年和15年真题中得了130分,就自认为数学水平高,但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觉。近几年的题目相对简单,几乎没有难点,即使数学基础一般也可能拿到120分以上。然而,今年的考试让不少人栽了跟头……所以,希望大家保持谦虚的态度!关于数学,关键是要保持解题手感,保证足够的练习量,确保正确率,无论遇到哪种类型的试卷,你都能应对自如!
考研英语方面:
九月—考试前:每天背半小时单词,尽量坚持,作文开始构思自己的模板,,对平时遇到的比较好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短语及时记录背诵,大概一周至少写小作文+大作文各一篇,可以找老师修改,尽量要坚持写,等到上了考场,你会感谢自己的坚持。阅读的话就是做真题,第一遍一定要卡着时间来,尽量不超过15分钟,因为考研英语时间很紧,一篇阅读留给自己的时间就是12—15分钟。真题第二遍的时候一定要精读,而且试着翻译全文,这样的话对后面做翻译会有帮助,而且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英语的真题绝对就是教材,一定要重视。完型的话好像不需要太花时间,做做真题,找找感觉;翻译的话,耗时而且得分低,但想拿高分的孩子也要花一番功夫;新题型的话分为几类,这个建议可以找找模拟题做,因为真题有限,但还是有套路的,而且这个题说实话有点靠运气。总结起来,阅读和作文就占了70分,绝对是重点,阅读有套路,比如同义词替换就是最为常见的,这个大家以后会慢慢接触;作文的话就是自己要形成一个万能模板,而且平时要多收集一些好的可以摘抄的句子和案例,比如海伦凯勒、贝多芬、方仲永这些老套的和互联网、马云等等一些比较新颖的例子。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海洋的物理性质,需理解海洋的温度、盐度分布,以及海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需具备一定的地理和物理学基础,也需凭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例如,了解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如何影响全球气候的。
海洋化学部分主要涉及海水的组成和化学过程,包括溶解氧、碳酸盐平衡等。这部分理论性强,需记忆并理解各种化学反应和平衡关系。理解这些化学过程如何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再者,海洋生物学是海洋科学中的一大亮点。要掌握海洋生物的分类、生态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尤其是对珊瑚礁、深海生物群落的理解,能帮助更全面地认识海洋的生物多样性。
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是关注的核心。需理解海洋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分布和开采技术,也要关注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学习如何在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以教材为基础,辅以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进行深化阅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这样既能提高理解力,也能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帮助熟悉考试格式,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