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南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中南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我的成绩并不突出,但从经验中学习,许多同学都认为不必急于复习,只需等待大纲发布后再着手。然而,大纲通常在9月或10月公布,那时专业课和英语的压力已经不小,难以平心静气地专注于大纲。因此,提前每天浏览上一年的大纲至关重要,这样在新大纲出炉时,你才能从容应对。做题同样是关键,1600题是配套练习,虽然部分同学反馈效果一般,但我推荐《风中劲草》系列的大纲解析及其配套题目,至少要做两遍以强化知识。至于大题部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预测卷以及阮晔编写的59道题是不错的选择,2014年,这本书记住了4道大题中的5道。我个人认为大纲是基础,而《风中劲草》同样经典,务必认真对待。我选择的是肖秀荣的书作为最后的背诵资料,相信其他选择差异不会太大。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我倾向于多做模拟题的客观题来找出遗漏点。对于主观题,主要依赖于肖秀荣和任汝芬的四套题进行背诵。当然,那时你会发现专业课和政治都需要大量记忆,可能会感到压力山大,但还是要全力以赴去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我会重点讲述突破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是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提升。在众多的题目中,考研的实际试题是最核心的部分。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涵盖了从1987到2018年的32年真题,早期的题目如1998年前相对较简单,可以尝试每天完成两套,而1998年之后的难度增加,建议一天一套或两天三套。此外,张宇的1000题和李永乐的660题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但前者稍显困难,后者可能偏向于特殊,与考研的实际风格略有不同。如果基础知识扎实且时间充裕,这些可以作为补充;若基础薄弱或时间紧张,专心攻克考研真题即可,力争将历年真题至少做三次,尤其是最近十年的,它们的参考价值最高。
再次重申,质量胜过数量,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才是关键。因此,大家应以理解为目标,而不只是追求数量。同时,自我整理笔记并反复查阅非常重要,这是我作为一个没有太多数学天分,大学期间数学基础也不太扎实的人,在考研数学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考研英语方面:
我认为英语学习的核心在于真题练习,反复研究五六遍都不过分。你提到的大三是准备六级考试的时候,那时你计划次年考研,有位人士建议将英文文章翻译成中文以提升阅读能力,你就这样坚持下来,直到考研结束,甚至偶尔也会这样做,这对你的翻译技巧和专业英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两部分几乎没有特别准备,全靠这个方法。复习期间,我做了张剑的150篇阅读,初期错误颇多,让我有些沮丧,但从八月开始专注于真题,我觉得开始得稍晚了些,但其实六月底就可以开始了。最后一个月才着手准备作文,显得有些匆忙,起初我很焦虑,担心自己能否准确把握图表作文的主题,后来发现这是不必要的担忧。那时我会看看作文书中的图像,思考其象征意义,就是这样。对于完形填空,我没有特意大量训练,只完成了真题中的部分,不断深入分析文章和选项。
考研专业课方面:
矿床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矿物资源的形成、分布、结构、成因以及经济价值等问题。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理解和掌握矿床的类型、成矿规律和成矿环境是关键。要深入理解各种矿床的成因类型,如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它们的特点、形成条件及地质标志需烂熟于心。对每种类型的典型矿床,比如金矿、铜矿或铁矿,都要熟悉其矿石矿物、围岩关系、矿化特点等。
成矿规律的学习至关重要。这里涉及到地壳演化历史、板块构造理论、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学等多个方面。你需了解并掌握这些理论如何影响矿产的分布和形成,并能运用到具体的矿床实例分析中。例如,理解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迁移和富集机制,有助于预测可能的矿床位置。
再者,矿床勘查技术和经济评价也是考试的重点。矿床勘查技术包括地质填图、钻探、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等,需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经济评价则涉及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开采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这部分内容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学习。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除了课本知识,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也很有帮助,提高对矿床学前沿动态的理解。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检验理解程度,找出知识盲点。模拟实地考察和矿床模型制作也能加深对矿床形态和结构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