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材料工程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参考书是肖秀荣那本1000题和风中劲草三套,肖秀荣的书说是‘1000题’,其实怎么也得有3000,所以也就是说这3000题加上风中劲草那整整一册书我全都做了一遍,合起来怎么也得做了4、5000道政治选择题。当然我当时在学时并不是追求数量,只是希望自己多见识一些题,而且这些题我做完一遍后的错题以及当时蒙对的题我都用笔做下标记,然后第二遍再做时专门做那些错题,第二遍又做错的再重点标记做第三遍,第三遍后第四遍……是的,政治的这两册题我做了近四遍,甚至马原那章因为难我做了更多遍…...所以政治的复习真的是问心无愧了,在当时的复习过程中也感觉良好,至于怎么就考了那么低的分数,真的只有声叹息了。政治要想拿高分选择题一定要抓住,选择题是考好的关键,尤其是多选题。所以,多练习还是有必要的,多看看答案分析,多想想出题人的思路。总的来说,政治复习应当要多练、多看、多想、多比较、多总结,知识面广对做对选择题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平时复习中要多关注热点问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用的资料:全书(二战基本没看,只看了自己整理的笔记),张宇全36讲,660题,张宇1000题,模拟卷主要有:张宇八套卷和四套卷,李永乐系列的全套模拟卷,还有全真模拟400题,这三个系列的模拟卷质量是最高的,其他的系列真的是鱼龙混珠良莠不齐,真题就不用多说了,重点做重点分析,我用的是张宇真题大全解,中间有些错误,但是整体质量还是过关的。在我两年的备考过程中,各类书籍我大都有使用过,从主流的36讲到两李的两本复习全书,再到汤的高数讲义,再到一些技巧层面的书籍,比如单选技巧,各类解题技巧书籍。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参考资料,你可以选择《恋练有词》作为词汇学习,配合黄皮的真题集以及王江涛的高分英语写作。英语复习的核心在于词汇和实战演练。我从七月份启动考研准备就开始背单词,每天早晨用半小时,起初全面掌握,接着剔除已熟悉的词汇,重点标记常用词汇。接下来的轮次专注于高频词汇和其他陌生词,直至只专注高频词。关键在于重复记忆,不必强记每个词的所有含义,理解两到三种主要词性的意思就足够了。
真题部分,我总共做了三遍。初次尝试错误颇多,一是词汇生疏,二是缺乏解题策略,也许七八月时心态尚未完全投入。但初期失误无妨,重要的是仔细研究答案解析,反思因哪些词汇或句子理解不当导致出错,并记录这些单词,学会如何剖析长难句。第一遍解析务必仔细,这样能学到不少解题技巧。随着词汇量的增长,第二遍、第三遍做起题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至于作文,王江涛的高分英语写作是不错的选择。结合模板,表达个人见解,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你的作文基本上就不会拖后腿。翻译需要长期积累,短期内猛攻效果不佳,除非英语基础特别薄弱,否则不推荐专门寻找资料训练。使用真题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练习便足够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高分子化学,理解基础反应机理至关重要。这包括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不同的聚合方式以及它们的影响因素。特别要关注的是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这些决定了高分子的分子量分布和链结构。对各种功能化高分子的合成方法也要有深入了解,例如接枝共聚、嵌段共聚等,这些都是设计和调控高分子性能的关键。
高分子物理主要研究高分子溶液、熔体、凝胶等状态下的行为。理解高分子的统计力学模型,如理想链、柔性链和刚性链模型,帮助预测高分子的热力学性质。掌握流变学知识,理解高分子在力场下的响应,这对实际应用中的加工成型非常重要。还要关注高分子的结晶、玻璃化转变等现象,以及这些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在学习方法上,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并重。理论部分,要凭阅读教材和学术论文,建立起坚实的理论框架;实践部分,尽量多做实验,亲手合成高分子,观察和分析其性能变化,这样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利用计算机模拟工具,比如GROMACS、CHARMM等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也是理解和预测高分子行为的有效手段。
除此之外,团队合作和科研交流也非常重要。参加研讨会,聆听他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自有的见解,这不仅能拓宽视野,也能锻炼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记得始终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探索,这是在科学道路上不断进步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