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文学院古典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个文科出身的学生。十月底初次浏览大纲,却感到毫无收获,于是很快就搁置了。接下来的一个月左右,我未曾碰过政治。直到十一月底,我才重拾大纲,专注于哲学部分,因为它最需要理解,也最为复杂。我在考试前两周才开始认真记忆。那时我购买了肖秀荣的精简版和最后四套模拟题,全力以赴地背诵了两周,将肖秀荣的内容反复温习了四到五次。这个阶段,其他科目的水平大致已固定,但政治仍有显著提升空间。最终,我对自己的政治成绩还算满意,虽然不算顶尖,但也达到了预期,毕竟我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在政治上下太多功夫。在复习资料方面,我做了《1000题》,选购了《风中劲草》,同时也关注了蒋老师的《真题百分百》以及各类考点归纳书籍,包括肖老师的著作,都买来参考。《风中劲草》的选择题考点我熟记于心,大题考点则多次阅读,相信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方法会有所帮助。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大学英语六级分数超过550分)。暑假期间,我主要专注于背诵单词。随意挑选了一本单词书,逐个记忆,遇到生词便做标记,然后在第二次复习时去除已掌握的词汇,第三次再复习以巩固。我会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每天安排适量的新单词来学习。另外,我还下载了一个单词应用到手机上,空闲时随时翻阅。
对于英语真题,我极其珍视并给予高度关注。我将真题的各个部分分开练习:一天完成完形填空,一天做前两篇阅读理解,一天做后两篇阅读理解,一天做新题型和翻译,并且每次都会记录所花的时间,以控制答题速度。一套完整的真题(不含写作部分)大约需要五天左右。到了11月底,我已经完成了所有英语真题的练习。
冲刺阶段来临,这时模考变得至关重要。我特意保留了最近两年的真题,在考前两周按照实际考试时间进行模拟测试,确保备考状态与真实考试相吻合。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国文学基础,这是一门涵盖了从先秦到现代的中国文学发展历程的学科。我在准备这门课时,注重了对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作品的理解与分析,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对古代诗词,我尝试理解其韵律结构,领略其意境之美;对小说戏曲,我则注重把握人物性格和社会背景。我还凭阅读评论文章,提升了对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的理解。我认为,关键在于既要掌握基础知识,也要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解读的能力。
古典学基础,这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包括甲骨文、金文、儒家经典、史书等。我花了大量时间研读《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典,尝试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我也深入学习了《史记》、《汉书》等史书,从中了解历史事件的脉络和发展。对古文字,我借助工具书和网络资源,逐步提高了识读能力。这需耐心和毅力,但每解密一个古文字,都会带来无尽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理解和记忆是相辅相成的。对文学作品,我会尝试复述或创作类似风格的小段落,以此加深印象。对古典文献,我会做详细的笔记,将关键信息整理出来,便于复习。我还积极参与讨论小组,凭与他人的交流,碰撞出新的理解和感悟。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学术氛围浓厚,教授们的指导犹如明灯,指引我深入探究中国文学和古典学的奥秘。我坚信,只有全面理解并热爱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