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交大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北京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理科生从文,提起政治就头痛,可是还是那句话,你要是发挥失常会被拖下很多分的,所以我也只能咬牙啃政治,我基本上是从8月份开始准备政治的,其实个人建议在当年的红宝书出来前,还是要把肖的1000题中的马哲部分结合以往的大纲解析做妥了。我后来1000题就只是过了一边没有再回顾错题,但是政治的客观题其实在做踏实1000题之后应该就是能做到多选错在3个以内了。得客观题者得天下,目标是考试前你做的模拟题的客观题单选多选最多只能各错两个。 我最惆怅的主观题,因为总觉着理科生出生不会编句子,不会就写不出东西了,不过老师给讲了很多的解题技巧,还有答题的套路,而且到后来一个月狂背的时候买了20天20题还有肖4,基本就下笔如有神了。 时政。政治基本上我都是买的肖的系列。
考研数学方面:
解决选择填空:660题选择填空就做数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全是选择填空,大概有800道左右的题量,我当时是每天30道规定2小时做完。先做完全部选择再做填空。并且我是按照第一天高数,第二天线代……这个循环顺序做的。这个方法我自己想出来对付之前提到的“忘记之前内容”的。我想如此循环下去,3天一个周期,全部做完一本书大概就是1个月左右,这样等你1个月下来,就全部都很熟悉了。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无疑是所有题型中的关键,毋庸置疑。新题型通常得分相对容易,除了2018年那次以外。至于翻译部分,虽然难度较大,但也应尽力去完成。现在我重点讲述一下后期的复习策略。11月期间,英语学习的时间逐渐减少至每日约3.5小时,但阅读练习仍需保持。同时,从小作文开始着手,大约在11月中旬,先分析归纳后再进行记忆,各类信件模板背诵2-3篇,这样考试时就能应对自如。到了12月,重心转向背诵工作。前期的笔记和作文素材要持续温习,因为英语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效果不会立即显现。我在去年三月初启动单词背诵,使用的是星火系列的三本书,但背到字母“F”后感到困难重重,这也是我个人的背词纪录。之后,我购买了胡敏的《阅读200篇》,希望通过阅读文章来加深单词记忆,同时也可避免单调乏味。每天坚持做四篇阅读,并记住所有陌生词汇。接下来的几天,我会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反复回顾旧单词。这种方法相当有效,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完成这本书后,我发现对付真题时,单词障碍已基本消除。对于翻译,我的方法是先尝试自己翻译一部分,然后与书中的标准译文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工程热力学的核心在于热能与功的转换以及其效率分析。这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第二定律——熵增原理,以及卡诺循环等基础理论。这些概念不仅需记忆,更需深入理解,因它们构成了后续所有问题的基础。
掌握各种热力过程和工质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是必要的。比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比焓和比熵的概念,以及多变过程的理解,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尤其在处理复杂系统时,如蒸汽发电、制冷设备或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这些知识会起到关键作用。
再者,熟悉并能够运用热力学分析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利用热量平衡、功率平衡进行设备或系统的分析,或者凭效率计算评估系统的性能。这些都需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尤其是微积分的应用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题,凭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北京交大的试题往往结合实际,注重应用,所以不仅要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例题,还要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尝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找到合适的复习资料也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参考一些经典的热力学教材,如克劳修斯的《热力学基础》,以及一些专业的考研辅导书籍,它们通常会提供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性是成功的关键。定期复习,保持每天的学习进度,避免临时抱佛脚。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以便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