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交大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备考不必过早启动,毕竟我曾经也是文科生,因此我等到九月大纲发布后才开始复习,那时我已经构建起大致的框架。从9月中旬,我开始阅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并同时做1000题来了解考试内容。1000题我重做了两次,第三次专注于回顾错题,理解错误原因并做总结。当这部分基本掌握后,我转向历年真题,尤其是最近几年的,不断强化关键知识点,因为它们往往与热门考点紧密相连。除肖秀荣的资料外,我没有额外花时间在其他书籍上,但听说风中劲草的知识梳理也很清晰,对于基础知识较弱的同学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到了11月末至12月初,肖八和肖四出版后,我就集中精力做选择题,背诵论述题,并理清答题策略。肖四出来时,论述题的记忆就相对容易多了。背论述题时,建议抓住重点词句,用自己的语言重组,这样能提高效率。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无比重要!分享一个小窍门:选择题务必亲自完成以找出弱点;至于大题,肖老师的用心良苦众所周知……所以,一定要亲自动手解答。但这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或抄袭答案,而是先独立分析题目,对照书本知识,再参考答案。肖老的答案简洁有力,我们要从中提取关键点和段落去记忆。将这12套试卷的论述题知识点整合,就能大致推测今年的命题趋势和热点问题,这些通常都与时事政策息息相关。因此,各种模拟试题的论述题部分到最后都会变得相当相似。
考研数学方面:
由于今年号称数学史上最难,一般考研用的练习册是数学复习全书等一套,市面上普遍流行的是李永乐的红色版、李永乐的粉色版、张宇的版本和考纲版。我推荐李永乐和张宇,考纲据说很好,但是出的太晚了。我用的李永乐的粉色版,包括全书、真题、400题模拟,我还买了红色版的660题基础训练,强烈推荐这本660,虽然很易错,但是真的很有帮助,总结也很好。自己要随着多做题,严格要求自己。大三我重看了教材,看完一章做一章的复习全书,结束后已经大概六月了。如果没有时间的小朋友务必在大三下把数学书学一遍到两遍。六月的时候,我很迷茫,合上复习全书,题目遮挡上答案我依旧什么也做不对的感觉。于是我得出结论,基础不牢,再看书。这个时候其他人都开始做各种题,我依旧在看书,不是不着急,但是再看书的时候感悟很多,觉得很多东西更通透了,所以也安下心来仔细看书,再看完一遍很快了,十月我就又看完了一遍三套书,做了所有的课后题,挑着想练习的部分做了数学复习全书。十一月中才开始数学冲刺,计算着时间,像考试一样做了真题,然后做了几套400题模拟,实际上我660和400都没做完,考的不好也是活该。另外还是重视做过的错题,反复多做,不要以为做过就一定会了。数学其实在总分比重中比大综合还要重要,非常拉分!一定要重视!对于数学我的建议是早准备,但是不要心急,千万重视教材,非常重要,万变不离其宗,不要认为只做练习册就行了,今年的真题就是教训,很多都是书上的一些知识点然而练习册上并不是重点。但是题目一定也要多做,数学必须每天都做,再忙也不能有一天不做题!保证一些经典题目和例题题型要熟练到不用怎么动脑都可以做出来,这些是保证数学成绩的底线。
考研英语方面:
每日词汇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针对考研英语还是四六级考试。初期主要学习翻译,通过解析复杂的句子来掌握语法规则,随后逐步深入到阅读理解这个重点部分,这样的学习安排相当有序。我从五月起着手做真题,但选择了从1994年开始,先从翻译部分入手,因为我自身的基础较弱,所以选择从较为基础的开始。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还可以,可以从2000年之后的题目做起。我总共大约精读了五遍英语真题,但我不会具体规定每个阶段的时间,这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在九月之前,我会确保每天投入五到六小时给英语学习。做题次数并非关键,关键在于理解和消化,彻底掌握每一道题。作文必须亲自操练,动手写作。可以借鉴模板,但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灵活应用。后期的自我模拟至关重要,它能让你真切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我发现黄皮书很适合我个人的学习需求。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涵盖了机构分析、设计、动力学等多个方面。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运动副、自由度、机构的组成和特性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对这些基础知识,需凭阅读教材,做笔记,甚至画图来加深理解。
要熟练运用机构分析方法,如速度瞬心法、加速度分析等。这部分内容可能会出现在计算题中,需灵活应用。熟悉并能绘制常见机构(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的工作原理和运动轨迹,这对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帮助。
再者,动态性能分析也是考试的重点。如何分析和设计有特定动力特性的机构,例如平衡、振动等问题,需对动力学有深刻理解。了解并掌握机械效率和功率的计算,以及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练习”是最有效的。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原理,在遇到复杂问题时迅速找到解题思路。练习则是提升,大量的习题训练帮助巩固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我推荐使用经典的教辅书籍,如《机械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它们通常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
我还建议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问题,激发思考,发现自有的盲点。定期回顾和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样知识更加系统化,便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