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大气物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实际上并无固定的策略可言,因为它既可能是付出多而回报少的科目,也有可能轻松备考就能取得好成绩。然而,一个明确的重点是,选择题至关重要,特别是多选题,需要投入精力去深入记忆,并多做练习题以加深印象。在新版大纲发布前,最好先完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接着紧跟新大纲的步伐。我记得到最后,我大概浏览了四遍大纲解析,做了三遍肖秀荣的1000题。至于主观题部分,则需要在最后一个月集中冲刺,那时会出现各类模拟试题,多研究出题趋势和解题思路,然后就是全力以赴地背诵,尽可能多地记住内容。当然,有些同学虽然背了很多,但考试时却不确定是否应该写出来,这种情形就像是:事后对照标准答案,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背过,只是当时没能识别出那就是答案。因此,清晰的思维和能否灵活应用知识更为关键,这也是我个人的不足之处,尽管我背了许多,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显得生硬。我希望你们能从我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考研数学方面:
新学期期间(9月至11月):强化复习阶段:对于数学,我们将在一个半月内全面重温全书,尤其关注之前标注过的难点和初次未能掌握的部分。从10月中旬起,我们将着手解决历年真题(2001年至2016年)。这期间,可穿插做一些张宇的模拟试卷。保持平均每两天一套的速度,一天用于做题,一到两天用来订正答案。建议对每个题目尽可能使用多种解题方法详尽批注,遇到困惑之处,多查阅全书或教科书以确保彻底理解。务必注重基础计算能力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真题难度相对较低,一般2.5小时能较为从容地完成。相比之下,模拟题更为复杂,初期可能需4小时,但随着练习深入,应逐渐控制在3.5小时内,最终目标是3小时左右。无论是模拟题还是真题,最好都在答题纸上作答,以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可以选择带有答题纸的真题集,或者单独在淘宝上购买答题纸。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包括三个方面:词汇、阅读和写作。因此,词汇量是根基,必须努力积累,尽管过程可能繁琐。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整天埋头于词典中,那样的方法既单调无趣,效率也低。这里有两个提议:首先,可以运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策略,不必一次性花费大量时间,而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反复记忆;其次,你可以通过阅读来熟悉和记住单词,我一直倾向于这种方法,因为它避免了孤立地记忆单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科学的基础在于理解自然环境的运作机制。这需对地球系统,如水循环、碳循环有深入的理解。我在学习过程中,凭阅读教科书和相关文献,尝试构建起一个全面的地球系统模型,这有助于我对各种环境问题的分析。
环境化学是我关注的重点。污染物如何在环境中迁移转化,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这些都是需深入探讨的问题。我建议大家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化学原理,还要了解特定污染物的行为模式,例如酸雨形成、重金属污染等。实验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凭实验室的工作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
再者,环境生物学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生物在环境污染中的角色,能帮助预测环境变化的影响。我会花时间去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稳定性的贡献。
环境地理学则提供了环境问题的空间视角。地图和遥感数据是重要的工具,它们帮助理解环境现象的分布特征和时空动态。我在学习中,经常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制图,这对理解和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结合实例是最有效的。无论是课堂讨论还是自我学习,都应该尽量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案例联系起来。定期复习和做题也很重要,这不仅巩固记忆,也训练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