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地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国海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地质工程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开始复习的时间相对较迟,九月份才投入学习。之后的日子里,我全力以赴地专注于政治理论。一般来说,复习政治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我会详细勾勒大纲中的每一个关键知识点,以便在答题时能够迅速定位,这个过程需要非常细心。其次,我阅读肖秀荣的教材,并对照大纲,尤其关注新变动内容和历史上的高频考点。进入第三个阶段,我使用《风中劲草》来强化记忆。到了十一月和十二月,我就疯狂刷各种试题,只要是能买到的试卷我都做,这绝对有益无害。按照这样的常规复习路径,政治科目通常可以达到平均水平,至少不会成为拉低总分的短板。
考研数学方面:
在暑假的强化学习中,我深入研读了高等数学的十八个专题和线性代数的九个主题,随后挑战了张宇的1000题,这是一次无比艰难且煎熬的经历,也是我初次遭遇的重大挫折,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其中滋味。十月份起,我开始自我组织模拟数学考试,上午仿真测试,下午则用三个小时来回顾并梳理做过的试卷,逐步填补知识漏洞,这样的节奏一直持续到考试前夕。在这个过程中,跟随老师的课程,我学会了多种解题策略和模式,并积累了厚厚的两本笔记,这些笔记对我来说无比珍贵,因为它们全面覆盖了各个知识点,几乎无遗漏,包含的各种方法都非常经典,有助于拓宽解题思维。虽然有的同学将十八讲反复研读了四五遍,但我只进行了三次,但每次都有新的领悟。只要你持续学习,思维就会逐渐开阔。接下来的十月,我专注于模拟试题,包括张宇的历年真题和八套、四套卷。我要强调的是,就像老师所说,数学练习不能中断,每天都要保证至少三个小时的专注时间,严格控制时间,铃声一响立即停止。这个习惯自十一月起,我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对于真题,我反反复复地做,大约做了三次,这样不仅锻炼了各种考场应对心态,如果你想达到这样的熟练程度,就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数学模拟考。
考研英语方面:
坦白讲,我对英语的学习几乎是毫无准备的,直到10月才买了本张剑的黄皮书,草草地做了一遍阅读真题,还勉强背了几篇作文。尽管我也购买了一些书籍,但遗憾的是没能来得及全部读完。北京地区的公共课程评分标准一向严格,而这样的分数在初试中还能排在相对靠前的位置,但也让我感到相当尴尬。我使用的参考资料包括《恋练有词:2015考研词汇识记与应用大全》、《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英语一历年真题》以及《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英语二的真题仅供参考,因为阅读理解的命题风格略有相似,如果时间紧张,建议专注于英语一的历年真题)。从7月开始复习,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背单词,我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第一轮单词记忆。这个过程确实乏味,选择小本单词书的原因是担心大部头的教材会让我望而生畏,太过于厚重。全书共有约50个单元,我每天攻克两个,同时还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所有内容。每完成10个单元算一个阶段,之后花一天时间复习这10个单元的单词,然后再继续新10个单元的学习,这时候就可以不再顾忌先前的10个单元,否则任务会越积越多,最终可能让你失去坚持的动力。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普通地质学B涵盖了地壳结构、岩石类型、地质年代、地层系统、地质构造、地球动力学等多个领域,每一个主题都有其核心的概念。例如,要深刻理解地壳的分层结构,知道地幔、地壳和地核的特性;岩石分类中,理解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区别及其形成过程;地质年代的学习则需掌握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等基础知识。
对地质历史的理解不能忽视。地球的历史是一部动态的演变史,了解各个地质时期的特点,如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主要生物演化和地质事件,能够帮助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地质时间线。特别是对环境地质工程言,了解过去的气候变化和地质灾害,对预测未来环境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再者,实践操作和实地考察同样重要。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理论知识需凭实地考察来验证和深化。有机会,参加学校的地质实习,实地观察各种地质现象,亲手做地质剖面图,这对理解和记忆课本知识大有裨益。
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试卷上的案例分析题还是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解决,都需运用所学知识去解析复杂的地质现象。这需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地质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定期进行自我检测,凭模拟试题或者历年真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建立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及时整理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积极寻求解答,这些都将对备考之路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