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工程技术学院地质工程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起,我着手收集必要的政治理论资料,选择了肖秀荣的一系列产品,不过并非全套,只挑选了其中对我而言最具价值的部分。十月份之后着手准备也绰绰有余。首要任务是通读一本内容丰富的教材,同时配合做题;接着是历年真题和习题集,需耐心解答并仔细核对答案;最后,关注时事以及肖秀荣近期发布的预测卷,这些通常在十二月才会面世。政治复习的特点是前期轻松,后期紧张,与英语持续稳定的复习节奏形成对比,因为它紧密关联当年的热点事件。到了十一月和十二月,集中精力背诵就足够了。分享个小贴士,我在初试的专业科目上表现不佳,但政治和英语的成绩较好,填补了分数差距大约十几分。因此,建议大家别忽视这两门科目,任何可以争取的分数都不应错过,毕竟最终算的是总分呢!
考研数学方面:
一直对数学感兴趣,数学成绩也一直挺好,本科学的金融,数学上数学分析啥的,整个大学过去,唯一值得骄傲的就是所有数学都是满绩点。数学这块我用的参考书是李永乐的三套装:复习全书分阶训练、660题、真题。每天三个半小时复习时间按部就班的来,等到各种套卷出来可以选择的做。我当时除了这三套装,还做了张宇最后八套卷,最后四套卷,然后就差不多考试了。针对数学错题,我建议做题做倦了的时候拿出来看,类似题不会做时候拿出来看。然后就是做660题,这本资料主要用来练选择和填空,题目也比较难。考查的内容很深很细,如果时间不够可以不做。
考研英语方面:
准备考试时,很多人都会购买单词书,选择哪家的并不重要,因为犹豫的工夫你已经可以记住两个单词了。我建议选用绿色封面的随机排序版本,这样看起来不会产生厌倦感。刚开始可能会充满热情,但逐渐可能失去兴趣,这时不妨暂时放下,避免因烦躁而产生抵触情绪。过一段时间后重新拾起,你会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记住了哪些,没记住的单词可以写在小本子里,单词与释义之间留些空白,方便日后遮挡释义进行复习。这样一来,厚重的单词书就可以被取代,小巧的笔记本可以随时携带,空闲时随手翻阅,遇到做题时的新词汇也可以添加进去,相似且易混淆的词汇放在一起。即使到了考试前一天,在考场门外,你也无需再做大量阅读,此时可以利用时间回顾单词。最重要的是,不要机械地反复朗读单词及其含义,我曾见过有人这么做,真怀疑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关键是看到单词能识别,不必硬背意思,遇到陌生词也不必立刻查询,尝试根据语境推测,毕竟考试中总会碰到许多不认识的单词,我们无法一一熟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程力学主要分为静力学与动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部分,主要探讨力系的平衡条件,如三力平衡原理,力矩平衡原理等,这些都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础。动力学则涉及到质点和刚体的动力学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内容。这两部分都需深入理解和熟练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建立物理模型是关键。无论是静态问题还是动态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明确的物理模型,再运用理论进行分析,能大大提高解题效率。例如,在处理结构受力分析时,需将实际结构抽象成力学模型,凭平衡方程求解各部分的应力和应变。
,重视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理论知识需结合实例来深化理解。我会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案例,参加实验室的实践活动,亲手操作一些简单的力学实验,这使我对理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做习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尤其是那些有挑战性的题目,它们能够检验理解和应用能力。
再者,理解和掌握各种定理、公式以及它们的推导过程至关重要。比如欧拉-伯努利梁方程,不仅要知道怎么用,还要明白它背后的物理意义,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灵活应对。对一些复杂的计算,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如MATLAB,也能极大地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精度。
好的团队协作和讨论氛围也很重要。我和同学们经常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解答疑惑,这种交流不仅拓宽思路,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