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买了肖秀荣老师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书从马原开始看,刚开始是很难的,哲学、资本主义原理这一部分很难理解,往花了两三的小时才看不到十页,而且头昏脑涨,个人觉得政治报班还是很有必要的。第一遍的时候不要刻意去背或者记什么,看完精讲精练去做1000题,用铅笔做。第一遍看下来大概花了一个半月。第二阶段,我从十月份开始转入第二遍复习,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又看了一遍精讲精练和1000题,把所有的错题知识点用陈述句的形式抄写在笔记本上,重点翻看。同时老师带着进行了毛概相关会议和史纲时间轴等的梳理。第三阶段,十一月份的时候,肖秀荣出了一本命题人考点预测(背诵版),个人觉得信息量还是挺大的,每天晚上都会看,大约两个小时,同时开始做真题。第四阶段,十二月份出了任四、肖八,这时候的选择题感觉跟1000题的风格不太一样,很有做真题的感觉,仍然把错题用陈述句的方式记录在笔记本上。肖四非常重要!!大题会有原题,大家一定要仔细看看。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辅导书:复习全书、历年真题、660、400题。我三月份到五月份先把高数课本看了一遍,习题做了一遍。从五月低开始下午或晚上时间看一章视频,学习一章复习全书,这样循环渐进到八月的时候(好像),才把复习全书做了一遍。复习全书是个好东西,内容很全,但复习全书只学习一遍意义不是太大,因此我第一遍结束之后立即开始第二遍,到最后上考场前好像弄了两遍多,第三遍只是把自己前两遍圈出来的题重点看了一下。历年真题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我11月份开始做的历年真题,从99年开始,晚上抽出3个小时,严格按照考场上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套一打分,感觉效果还不错。660我只做了一遍,个人感觉题目有点偏,但很有利于把基础打牢。400题我先把第一套做了测试了一下,当时自信心备受打击。400题我只把选择题做完了,我觉得没有复习到一定程度,千万别轻易尝试400题。数学一定要多做题,并且要反复回顾以前的知识点,我把复习全书当成教材使用,把前面的知识归纳部分记忆了好几遍。数学同样需要记忆。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这个成绩感到相当满意。我认为英语学习的关键在于研究真题,多分析几遍绝对有益无害。我是在大三上学期参加的六级考试,当时考虑到次年要考研,看到有人建议将英文文章翻译成中文以提升阅读能力,于是我就照做了,直到考研期间也会偶尔实践,实际上这对我的翻译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两部分我没有特别去准备,全靠之前的积累。
复习时,我还完成了张剑的150篇练习,起初错误颇多,让我感到沮丧,但从8月开始专注于真题,我觉得自己开始得太晚了,虽然初期有些犹豫,但其实6月底就应该着手。最后一个月才匆忙准备作文,压力颇大,尤其是担心图片作文的主题理解是否准确,后来发现这是多余的担忧。那时我会经常看看作文书中的图片,揣摩其背后的含义。至于完形填空,我没有专门大量训练,只是把真题上的题目做了,并反复解析文章和选项。
考研专业课方面:
遥感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物理学、气象学、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理解其基本原理至关重要,比如电磁辐射理论、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的工作机制等。这些基础知识不仅帮助解析遥感图像,也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遥感图像解译是考试的重点。需熟练掌握各种地物的光谱特性,以及如何凭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识别不同的地物。了解并能应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如增强、分类等,对理解和解答复杂问题非常有帮助。
再者,遥感的应用部分也非常重要。它涉及到生态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灾害评估等多个实际场景。这部分需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了解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应用,这样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为答题提供丰富的实例。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系统性学习。将遥感的知识点按照模块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这对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有帮助。其次是实践操作,利用开源软件进行遥感图像处理,直观感受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多做题、多分析,历年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凭反复练习,熟悉考试的出题模式,提高答题效率。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与同学一起探讨疑难问题,碰撞出新的思路,也能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定期回顾和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巩固记忆,提升理解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