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国海大海洋与大气学院物理海洋学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备考不必过早着手,由于记忆力会淡化,通常建议在考试大纲发布后再开始系统复习。暑期里,若觉得英语学习有些疲惫,不妨翻阅一些政治书籍作为调节。大纲公布后,你就需要开始熟悉整个知识框架了。对于政治科目,切勿轻视,虽然有人声称未经准备也能拿到五十分左右,但我认为,没有任何基础就想取得理想成绩是很难的,尤其当你申请的是顶尖高校时,任何一门课程都不能成为你的短板。政治科目达标并不难,但想借此提分就颇具挑战性了。关键在于选择题,因为主观题的得分差距相对较小,大部分人都会背诵肖四肖八,然而选择题,特别是多项选择题,是拉开分数的关键。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学习习惯是在阅读教科书之后再做习题。完成高等数学两本书的学习后,我会开始攻读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每章节的开头部分是对基础概念的回顾,这可以算作二次复习。这段时间主要专注于这本指南,耗时颇长。完成后,我又回归课本进行全面梳理。接着,我用历年真题来检验自己的水平,通常选择上午时段来做题,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数学部分也是在早上。我会在A4纸上写下答案,以保持试卷整洁。做完后,我会在错误的题目旁边标记答案页码,但不在真题上涂写,这样下次重做时能更专注。完成一套真题,检查答案,深入分析错误原因,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初次接触真题时觉得容易,却无法取得高分。一方面是因为许多题目在复习指南中已见过,对我而言不再是新鲜题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心态过于轻松。做了十年的真题后,我开始了新一轮复习,再次浏览教科书和陈文灯的书籍,但这回速度快一些,因为有些内容我已经很熟悉了。遇到不解的题目,我喜欢查阅资料,如果还是不懂,我会请教老师。有时问题简单,老师的点拨就能让我豁然开朗,并且印象深刻。我认为这种方式比直接看答案更有益。由于我对考研的决心坚定,所以我从不给自己偷懒的理由。到了备考后期,当我几乎无法集中精力时,就会翻阅课堂笔记,仅关注解题思路,不做完整的题目。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要做透真题,就算做了3遍还会错。第一遍生词字句,逐一排查不留死角。第二遍分析文章结构,翻译10篇左右。第三遍分析题目与答案,无论对错,都要给自己一个解释。独立思考,有能力放弃参考书解析。做对题目才是核心。阅读:都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因为100分的考研英语四篇阅读就占到40分,超过三分之一的比重让所有考研的同学不得不重视它,但是阅读的难度也是比较大,很多同学也是很头疼啊~作文,是在做第二遍真题时开始自己尝试的写作。当时自己就是无论写不写得出来都要写出来,目的是练习手感和临场感。大约自己写了7-8篇左右,后期就是准备的模板,融合了3-4个模板。因为自己之前练习过写作,所以作文这方面没怎么担心。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对物理海洋学,它是理解海洋动力过程的基础。核心概念包括牛顿第二定律、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等。其中,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描述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理解和掌握其推导过程及应用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关键。例如,了解流体静止状态下的伯努利定理,以及如何在流动状态下应用它来分析压力分布和速度场。流体的粘性和湍流特性也是重要的一环,雷诺数是判断流态的重要参数,需深刻理解其意义。
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同样重要。流体力学常常涉及到许多数值计算和实验分析,如边界层理论、波浪动力学、涡旋动力学等。这就需熟悉流体力学软件的使用,如FLUENT、OpenFOAM等,进行流场模拟和解析。
再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阅读和理解经典的海洋观测数据,比如凭浮标、卫星遥感等获取的海洋流速、海面高度变化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能更深入地理解流体力学的实质。
定期复习和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无论是教材后的习题还是历年试题,都要多做、多思考,不断反思和调整自有的解题思路。讨论和交流也很重要,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