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上大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上海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即使面对紧迫的考试时间,你可以在最后三个月开始复习政治科目,当然,这建立在你的英语和专业课程已有良好基础的前提之下。若这两门学科较弱,特别是英语,必须提早准备。专业课程只需确保平日课堂上的专注学习通常就能应对。然而,英语需要持续的投入,但不必过于劳累,你可以制定计划,每天稳步地记忆一些单词,同时做一些练习题。关键是利用碎片化时间而非大片连续的时间来学习英语。至于政治,如果前期复习不足,考前的短期集中记忆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更侧重于灵活运用,我记得在考试时我把所有会的部分都尽力解答了,最终的成绩让我感到相当满意。对于数学学习,教科书起着关键作用。由于时间有限,我没能完成所有的课后练习,但我首先确保掌握了核心知识点和考研的重点内容,这让我建立了全面的理解。在学习的中期阶段,我反复温习了基础知识,并且做了两遍历年真题,从2000年开始。同时,我还完成了李永乐老师的660题集,阅读了复习全书,并做了一些笔记。进入后期,我又重新做了一遍真题,并转向了一些模拟试题,其中包括李永乐的经典400题以及各种模拟题,如张宇的最后八套题和最后四套题。我觉得这些题目设计得相当不错,尽管难度相对较高。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词汇、复杂句理解和阅读策略。对于词汇,如果你的基础扎实,不刻意记忆也能应付;至于复杂句,可参考“考试虫”的相关书籍,虽然可能有些生僻单词,但它对句子类型进行了详细分类,适合初期提升阅读理解。另外,张剑的考研阅读模拟题集非常接近真实考试,值得推荐。阅读策略则需要通过研习历年真题来培养,张剑的真题集因其优质内容而备受推崇,重点在于理解解题思路。
针对考研英语,共有五个题型。首先是完形填空,这主要依赖于日常积累和语言直觉。若有余暇,每日练习一篇或许有益,但我个人并未尝试,仅深入研究过真题。其次是阅读理解,它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尽管某些答案可能存在争议,但大部分都是合理可行的,关键在于充足的词汇量和大量阅读以增强基础,更进一步则是洞悉命题者的思考方式,即运用反向思维,了解对手方能常胜。
第三种是新型题型,初次接触可能感觉难度适中。接下来是翻译题,我个人认为这是最直观的部分,主要考察词汇和短语掌握,考场上的确知道什么就写什么,即便不懂也要尽量编出内容。最后,作文部分分为大、小两篇,虽说大家可能写得相似,但依然有机会获得高分。据说有些考生凭借预先准备的模板取得了好成绩,只能说他们运气不错,毕竟不能每次都遇到原题或未被识别的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生物化学,基础知识是关键。这包括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基本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代谢过程如呼吸作用、光合作用、DNA复制和RNA转录翻译等。这些内容看似繁杂,但都有其内在规律。例如,你凭构建模型来理解和记忆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甚至四级结构,或者凭绘制流程图来理解决定细胞能量流动的各个步骤。
实验原理和应用也是重要的考点。生物化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它在医学、药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理解实验设计的逻辑,比如酶活性测定、基因克隆技术等,不仅能帮助你理解课本知识,也可能出现在实际操作题中。
再者,复习时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生物化学中的很多概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你从代谢角度去理解蛋白质的功能,又从蛋白质的角度去看代谢的过程。这种跨章节、跨主题的思考能帮助你在解题时更全面地考虑问题。
做题和反思同样重要。大量的习题练习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每次做完题目后的反思和整理,帮助你找出知识的盲点,巩固理解。我建议使用历年真题进行模拟训练,并尝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适应考试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