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农人文与发展学院区域经济学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中国农业大学区域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不必过早着手,九月启动就足够了。我大约在九月下旬才开始接触,简单翻阅了一下大纲解析,随后便专注于后期的模拟试题。我认为肖秀荣老师的最后四套模拟卷质量不错,同时也推荐他的那个关键知识点浓缩本(名字记不清了)。在此提醒各位,别再迷信政治客观题有什么特定的答题规律。考试结束后,时间充裕,我将单选题的答案核对,试图找出模式并修改,结果却适得其反,原本答对的题目被我改错了,教训惨痛。对待政治科目不可掉以轻心,虽然有人声称未经准备也能达到五十分左右,但我认为若想取得理想成绩,特别是在申请顶尖大学时,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成为短板。政治达到及格线容易,但要拿高分却颇具挑战性。选择题是关键,因为大题的得分差距不大,多数人都会背诵肖四肖八,但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是拉开分数的关键所在。
考研数学方面:
我集中精力复习的是数学部分,几乎研读了全书七次之多,660题完成了双轮,全真模拟400题也做了两次,真题同样重复了两次,还攻克了张宇的最后四套题目一次。在最后的二十天里,我专注于基础知识的回顾。然而,今年的数学难度明显提升,所以大家必须认真对待模拟试题,不能期望像过去那样,认为16年难了,17年就会简单。要知道,在考研中,数学表现优异通常意味着总分也不会差。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做题,找出自己的弱点并总结经验,然后再继续刷题。实际上,当全书看到第三或第四遍时,应对真题已经绰绰有余。不过,提升解题速度和精确性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实现。务必多动手实践,遇到困难时与同学探讨,绝对不可忽视数学的重要性。我没有看课本,而是首先快速浏览了张宇的18讲以了解基本知识点,没有立即做题。接着,我使用了李开元的那本粉色封面的教材(这本教材真的非常实用,至少对我来说非常适合)。
考研英语方面:
翻译(10分)这部分经验也很少,我忘了是从哪里看到的攻略了,说是翻译要分小句子写,如果是一个从句,你就分开写,尤其是不确定意思的时候一定要分开写,这样老师看到了一部分就会给你一部分的分。接着强调下作文,作文30分,有大小之分。在这里说说作文模板一事,个人认为背模板还是很重要的,当然只是针对自己写的远不如模板套出来的同学。如果你出口成章,下笔有神,模板当然只是个废物。个人愚见,大多数人还是需要背模板的,先背背模板,积累一些好的词汇,好的句子,好的表达,最后自己多写写,最好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把模板适当改改,比如替换替换单词,糅合几个句子。这样你的作文即便不能出彩,但也能保证不拖后腿。总而言之,尽用模板,不如不用,别太依赖模板,要灵活一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供求关系、市场机制、经济增长理论等基础概念。对这些基础知识,我在初期凭阅读教科书和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记忆。尤其要注重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个体决策模型和宏观经济学的总量分析框架,这是构建整个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基石。
我深入研读了萨缪尔森的经典教材,理解并掌握了边际效用递减、机会成本、帕累托最优等基本原理。对博弈论、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现代经济学理论也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都是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再者,经济学的应用性很强,我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会关注国内外的经济动态,分析新闻中的经济现象,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释。例如,我会关注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或者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符合增长理论的预测。
在复习过程中,我还重视做题和模拟测试。这不仅检验我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锻炼我在有限时间内解题的能力。我推荐使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其题目设计既涵盖了基础知识,也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我强烈建议大家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学习。经常进行讨论,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往往能帮助我看到自己忽视的地方,也提高了我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