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国海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建议结合大纲解析和肖秀荣的1000题同步学习,每学习完大纲的一个部分,立即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推荐使用铅笔作答,以便于回顾时能重复利用这些高质量的题目。对于那些在理科领域或是政治基础稍弱的同学,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大纲解析,标记重要段落和知识点,以加强理解和记忆。我个人来自文科背景,政治底子还可以,完成了肖秀荣1000题后,也尝试了大纲解析的配套练习,但由于时间限制,未能深入复习。在冲刺阶段,我采用了《风中劲草》作为背诵资料,感觉还算有效,但务必尽可能地熟记,因为大部分人都会背诵肖四,我也不例外,尽管不够熟练,关键是形成深刻的印象,考试时能自如地展开论述。所以,不论如何,尽量提炼关键点,并确保每个回答区域都充实填写,这样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考研英语方面:
俗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是重点也是难点。我先后面临两个问题,看不懂和看懂了、题做不对。我用的是陈正康的英语阅读。书分两册,每册里面包含十年的阅读,每年会持续更新。每册又分三本,真题、阅读翻译、答案解析。我的基础不好,看不懂这个问题我用单词加翻译的方法完美地解决了。不拘哪一本单词书,背完就对了。有很多同学说背了会忘,这很正常,就像吃了饭还会饿一样。办法只有一个,每天背。3月份开始每天三页,我都看到吐血,耗费时间不说,过程还困意十足。我只有咬着牙,耐着性子,保持清醒,红笔勾勾画画。但是我不会写,太浪费时间且不适合我。平时碎片时间,我都会拿着配套的单词小册子,看上它五页。第二天看新的,不会重复。大致二十页过后,我会重来一遍。我来强调一下重点,我是看,不是背。不用刻意去背,也不要计较自己是否背住,只要放松心态浏览就好。所谓碎片时间每个人不同,我是吃饭前,睡觉前都会看一点,学习累了休息时也算。一定要制定计划,即每天看几页,情况不同,页数不同,少,没关系,但一定要完成,不能拖拉。第一轮会很难过,但二轮三轮就好很多,大概到九月份的时候我就只需要用小册子巩固就好了。这个关键是坚持,还有早做准备。当时我很多同学都是九月份还手忙脚乱地背单词,唉声叹气,慨叹时间流逝,脑子不够使。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历史学基础的学习,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历史框架。这个框架就像是一个地图,帮助理清历史发展的主线,理解各个时期的相互关联。我会按照时间线,将每个朝代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等关键点标注出来,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
阅读原始史料是提高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关键。无论是《史记》、《资治通鉴》,还是各类考古报告,都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历史。我会定期做笔记,提炼重要信息,这对复习和答题都大有裨益。
再者,批判性思维在历史学中尤为重要。需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不局限于一种观点或解释。对同一历史事件,我会尝试分析不同学者的观点,理解他们的理论依据,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
历年真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解题,我熟悉考试的出题模式,了解哪些知识点是高频考点,也能检验我对历史的理解是否到位。每次做完题,我都会认真分析答案,找出自有的不足,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学习。
讨论和交流同样重要。我会积极参与学术讨论,或者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研究问题,这样不仅碰撞出新的想法,也凭他人的视角看到自己可能忽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