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信息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大家要重视一点。背风中劲草,做肖秀荣1000题、八套卷、四套卷。前期的学习中,我个人认为不要看大纲,没什么逻辑,看了也浑浑噩噩。最好就是跟着老师走,让老师给你梳理一遍讲解重点和一些难理解的东西,然后再背风中劲草。选择题是政治的重头戏,需要理解记忆,所以大家千万别10月才开始政治学习,暑假前后就要看开始了,积累选择题的知识点,做一遍肖秀荣1000题,10月开始就是大段大段的背诵和整合了。政治真题也买来做一做,做错的选择题要多看看,那反映了你知识的薄弱点。如果前期工作做得好,那政治大题背起来也没那么费劲,大概从11月开始吧,肖秀荣八套卷和四套卷都可以背,我只背了四套卷,外加肖秀荣知识点背诵那本小书的马原部分。再分享一个学习习惯——画时间线。我习惯于把毛中特和史纲的历史事件和口号文件以时间线的方式画一张长表。没事多看看,比较有逻辑,在一些分析题上也可以前后联系时代背景,个人认为是个学政治的好办法。
考研数学方面:
俗话说的好嘛,得数学者得天下,考研中数学还是很重要的。数学应该是最早开始复习的吧,每天大概翻翻课本,上课主要以抄笔记为主(当时还没有完全静下心来准备考研,各位引以为戒啊),全书当时用的是李永乐的,八月上旬开始做第一遍,九月第二遍,十月第三遍,总共看了三遍吧,中间穿插着看了听课时做的笔记。十一月才开始做的真题,只做了一遍,从05年开始,差不多11年的真题。第二年的话,因为有第一年的基础,所以数学上没有用太多的时间,效率也比较高,张宇36讲过了两遍,1000题买了包装都没拆,真题也是买的张宇的从86年开始的,差不多30年吧,后来又做了张宇的四套卷。这就是大概的时间安排。需要提醒大家的主要有几点吧:第一,一定要尽早准备,因为专业课还是压力很大的,第一年就是因为后期时间都匀给了专业课,将近一个月没有做数学,上了考场有点手生,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是每天都要背的,考研英语和四六级没有太大的关系。前期先学的是翻译,根据翻译讲长难句,搞懂语法,然后进入阅读大项,我觉得还蛮有条理的。真题我是五月份开始的,但是从1994年的开始做起,翻译。因为自己基础差,所以从简单的做起。如果感觉自己英语还好的,可以从2000年以后做起。英语真题我是差不多过了五遍。但是我不想说具体的每个阶段的时间,这得视情况而定。到9月份之前英语保证每天5,6个小时的时间。不是说做的遍数多就好了,关键是搞清楚,弄明白,把每道题弄透。作文一定要练,自己写。可以背模版,但是不要死套,要灵活运用。后期的自我模拟特别特别重要。这可以让你明白时间是多么紧迫。黄皮书我觉得是适合自己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门结合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在复习时,你需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扎实的理解。对地理学基础,理解地球空间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对计算机科学,掌握编程语言如Python或ArcPy,以及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应用;遥感技术则需理解图像处理和解析的基本过程;数据库管理,包括关系型数据库理论和GIS数据模型,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GIS的核心在于实践应用。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实际案例。凭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比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你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GIS。在复习过程中,找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甚至动手操作GIS软件,如ArcGIS或QGIS,进行数据导入、处理、分析和可视化,这样既能巩固理论,也能提升实战能力。
再者,GIS的考试往往涉及到数据分析和项目设计。你需熟悉常用的GIS分析工具,如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等,并能按题目要求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了解并掌握最新的GIS发展趋势,例如云计算GIS、大数据GIS、Web GIS等,也会对答题有所帮助。
持续关注学术前沿和行业动态。阅读相关的研究论文,参加学术论坛或研讨会,了解最新的GIS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不仅拓宽视野,也可能成为你在考试中脱颖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