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化学科学学院材料学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10月起才着手复习政治,没看本科阶段的教材,主要依赖《风中劲草》进行背诵。到了考试前的一周,务必得看肖秀荣的最后四套模拟卷,因为考试中很多题目都出自那里。你必须把那四套卷的所有大题都熟记于心,就算牺牲睡眠和饮食也在所不惜。而且,每个题目都不能遗漏。至于选择题部分,我只做了任汝芬的序列2。
考研数学方面:
七月份开始一定一定要开始做复习全书!我不太喜欢有些人的说法,说什么什么书看了多少遍刷了多少遍,数学哪里是可以看就看会的,一定要动手去做,并且一步一步来绝对不可以看答案!我当时全书一共做了3遍,第一遍可能会比较慢比较吃力很多题都不会,没关系,这时候应该做一个记号,这样下一次方便我们找到一些不会的题目和知识点再进行复习。做标记很重要,这关系到你后来的复习计划,比如划√的表示这道题你完全不会,划?的是由于你粗心导致的错误,划※表示你可能只做对了一半或者知识点没有特别清晰需要再做一次等等。做一遍要有做一遍的价值,不能等到再拿到手里的书都不记得当初自己哪里学的不够好哪些学的还不错,这样给我们第二次的复习节省了时间并且标记了重点。当时我做全书到第三遍的时候也并不是说又把所有的题目全部做了一遍,只是把一些我常出错和不会做的题型拿过来又做再总结,可惜也许自己头脑不灵光最后的最后还是有些题目没有想明白。全书第三遍搞定后,基本上就不看全书了,把它留下来当字典用,做题时碰到不熟的知识点再翻下全书。最后两个月就是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了,也是模拟真实考试那样,早上抽出3个小时来做,一套一套做下来,并且把不会的认真分析,直到弄懂为止。
考研英语方面:
我自认为英语能力不算出色,四级和六级的成绩都在五百多分徘徊。所以,我推荐你们借鉴更资深的英语达人的学习方法。我个人使用的是乱序版本的绿皮词汇书,加上老蒋的《高分阅读》、《长难句》以及《历年真题精解》。我觉得购买过多书籍并不实际,很多书我只是匆匆浏览,甚至有些未曾翻开。倒是词汇书,我投入了不少精力,总计复习了大约六七遍,起初进度较慢,后来加快速度,每天约一小时就能看完五个单元。关键是要针对自己的弱项强化练习。英语的进步是个渐进的过程,多做阅读和真题至关重要。只要你有一定基础,应该不会有太大困难。我在初试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反思后发现,主要是由于我没有充分重视联考写作的训练,结果影响了写作得分。另外,我对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不多,真题也没有深入研究。希望大家别重蹈覆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理论的理解至关重要。物理化学涵盖了热力学、动力学、统计力学、量子化学等多个领域,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理论框架。例如,热力学三大定律是理解物质能量转换和平衡状态的基础;动力学则关注反应速率和机理;量子化学则是解释微观粒子行为的关键。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理论是首要任务。
公式运用需灵活熟练。物理化学中的公式繁多,每个公式都对应着特定的情境和条件。例如,在解决热力学问题时,要准确判断使用哪个状态方程;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要懂得如何应用Arrhenius方程。不仅要公式,还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再者,实验和计算能力同样重要。物理化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推导,还需凭实验来验证理论,凭计算来解决问题。比如,凭实验测定反应的热效应,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热力学分析;或者凭计算机模拟来探索分子结构和反应路径。这些实践环节能帮助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持续的复习和练习不可忽视。物理化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需时间去消化和巩固。定期回顾,做适量习题,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遇到难题不要怕,挑战自我,往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