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话不建议太早准备吧,我两年都是在十月份左右政治大纲解析出来之后才开始准备的。用的书主要就是教育部出的那本政治大纲解析,这本书我是搭配徐之明老师的考研政治红宝书逻辑图解来看的,这本逻辑图解可以把政治框架给捋清,尤其是马原和史纲部分。还有搭配肖秀荣老师出的一些辅导书,比如他的命题人1000题就可以用来刷选择题很不错的,政治选择题是最最重要的,这决定了你政治能不能上70分,政治选择题我主要是做了1000题还有红宝书的900题,然后就是历年政治真题的选择题了。大题的话我是觉得没有必要那么早就开始背了,我自己是到考前2个礼拜才开始背政治大题部分的,可以用的材料很多,主要推荐肖秀荣系列的吧,像肖四、命题人八套卷等等都可以最后背一背的,考场上一般都会考一些你背过的知识点,到时候就根据题目来作答了。当然政治的字和保持卷面的整洁还是很重要的,大题方面如果答到点上了,然后写的比较工整应该得分不会很低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每日投入两小时钻研英语,三个小时专注专业课程,其余时间几乎都用来学习数学。即使完整阅读了教材,仍感理解不足,于是便反复研读,尤其重视之前忽视的书中定义和定理,后来在解题中才意识到它们的关键性。接着,我深入实践(而不仅仅是浏览)高等数学十八讲,遇到困惑的部分会做好标记。十月初,我完成了复习全书的第一轮,那时不少同学已开始刷历年真题,我心中虽有些焦虑,但我坚信第一次详尽地做全书是高效的。有的人可能翻阅了全书多次,却成效甚微,原因就在于他们只是看,而非真正去做。我积累了一些实用的规律和技巧,对于不解之处,我会直接向老师求教,当然,一定要记得做标记。接着,我开始做1000题,用以检验和巩固模糊的知识点和概念,一旦发现疑惑,立即回查全书或课本。由于1000题数量庞大,我没有全部完成,但在做的过程中,我不时回顾全书,实际上已经进行了第二次复习。经过这两轮复习,数学的整体构架在我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自己最满意的一门成绩了。我觉得英语最重要的是单词,我复习英语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背单词,考纲5000多个单词,我5个月背了5遍,前两遍用扇贝单词,后面三遍用绿皮乱序版背。朱伟词汇量太大了,他串想的串记的很多都是我想不到的,我觉得可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会比较好。背单词的时候,看到一个单词,会去联想这本书上其他的词,同义反义形近派生,主要是这四种,写在旁边,再去看下一个单词,我觉得这样还是蛮不错的,大家可以尝试。做题方面,主要就是要做阅读题,阅读就是那么重要,我把2000到2019的真题阅读全都做了两遍,一篇给自己20分钟,尽可能去把每一句话都读懂,而不是仅仅去追求正确答案,然后还有张剑的黄皮阅读书150篇,这本做起来没有真题仔细,因为太难了,主要是认认单词和长难句,还有练习揣度命题人出题的思路,看到错题,不要怀疑别人,就是你错了,应该去迎合命题人的想法,练多了,自然命题人的思路你就能有所掌握。作文练习我大概是一周一篇,练习的重点就是背朱伟的作文模板和好句子,换话题套用,我觉得考研作文不要自己创新,关键还在好句子的积累与套用,技巧成分其实并不多。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化学主要探讨的是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机理以及性质变化。理解链增长反应和终止反应的过程是基础,掌握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不同类型的聚合方式则是关键。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凭做实验来直观感受这些化学反应,对各种聚合条件对聚合物结构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在未来的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
高分子物理则侧重于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形态、力学性能、热性能等。例如,了解高分子的结晶性、取向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等基本概念,能帮助预测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行为。分子量分布、链构象统计理论等内容也是重要考点。我会凭阅读专业书籍和论文,深化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并尝试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对复杂的化学反应机制,我会绘制流程图,用视觉化的工具帮助记忆。对物理部分,我会凭建立模型,理解并预测现象。做题和讨论是提升理解力的有效途径,无论是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还是课后的习题解答,都能加深我对知识的理解。
我也会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凭阅读学术期刊,了解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这样不仅能拓宽视野,也能为我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和创新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