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的起步较迟,由于兴趣寡淡,总是断断续续地每隔两三天才能啃下一章。待到十月初才匆匆结束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猛然察觉时间紧迫。于是,每晚从10点半到回到宿舍后,我会独自溜到走廊上继续复习,那里灯火通明。深夜里,我坐在冷硬的地面上,一边借助微弱的灯光吞云吐雾以提振精神,一边手握肖老师的精讲精练,红笔与黑笔交替勾勒重点。先仔细阅读文字部分,然后做对应章节的习题(我早已为整个考研过程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明确了每日的学习内容和量)。完成精讲精练后,接着刷1000题,之后是肖八、肖四,后来还加了蒋五,直至考试前一周未曾间断。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我日复一日地狂热背诵肖四,仿佛那是我的救生索。尽管考试时觉得大部分题目都在预料之中,但最终成绩并不尽如人意,留下一丝惋惜。
考研数学方面:
我并不否定以题型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事实上,我也偶尔采用这种方法,因为我还没能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然而,我个人偏向于一种不同的学习策略,倾向于先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再通过归纳题型来巩固知识,以此增强学习效果。对于仅专注于题型本身的学习方式,我并不提倡,甚至认为这是不可取的。举个例子,今年2018年的数学一和三中有一道概率论试题,涉及到“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而在之前的复习资料中,通常只涉及“离散+连续”(如2016、17年),“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考试后,我翻阅了许多题型集,没有发现任何一本提到这种特定题型。这不应被视为全新的题型,因为该题的核心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从理论知识的角度看,并未超出课程范围。但从题型角度来看,它却显得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是超越常规的。如果一本题型书仅仅依赖题型来覆盖所有考点,不仅是降低了考研的标准,也低估了出题老师的智慧。近年来的实际考试题目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讲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已经明白了我的观点。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积累性的科目,尤其是背单词,当时我记单词的方法就是先抽比较多的时间比如半个月先记下来,然后马上开始记第二遍,这一遍就强迫自己在两星期背完,再来是第三遍就进一步缩短背的时间,到最后的时候基本上一个小时就能把单词书过完,所以说单词记忆的根本不是在于抽多少时间背诵而是在于重复多次。阅读是英语最大的头,复习阅读的时候真题是最关键,做题一定要注意好分类,不同的题目类型有着不同的答题方式同时也要在答题的时候找好每个题的阅读区间只有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做好阅读,作文一定是要注意的项目,英语一的作文不是太好写,大家在准备作文的时候要尽量提前作准备,不要到了最后一个月或是两个星期才开始准备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火的行为是消防工程学的基础。需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包括氧化反应、热量释放等,还要深入理解火的传播方式,如火焰蔓延、烟气扩散等。这些知识不仅需熟读课本,更需凭实际案例去深化理解。
消防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是考试的重点。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到气体灭火系统,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适用场景。这部分内容繁杂,但只要抓住设计原则和使用条件,就能逐步理清头绪。建议多做些实际设计题,加深理解和记忆。
再者,消防安全评估和法规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需了解国内外的主要消防规范,熟悉各类建筑的防火设计标准,并能进行风险评估。这部分内容较为枯燥,但却是保障公众安全的重要环节,必须耐心学习。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论+实践”是最好的。除了课堂上的讲解,我还经常参加实验室的模拟实验,凭亲手操作,直观感受消防设备的运作,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我会定期整理笔记,将复杂的内容简化为图表,便于复习。参与讨论小组,凭与同学的交流,碰撞出新的理解和见解。
我要强调的是,消防工程学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是关于生命安全的责任。每一次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防火灾,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无论考试还是实际工作,我都将全力以赴,以最高的敬意对待这份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