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信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我七月份开始通过课程逐渐了解知识点,但真正的突破是在九月,那时深入理解和记忆知识,一直持续到十月十五日。期间,选择题练习也不能忽视,九月至十月侧重单选,十一月转为多选,每种题型至少过两遍。十一月中旬,我开始背诵冲刺课程的讲义,这时不仅要做选择题,还要开始准备解答分析题。考前两周,我又集中精力复习点题班的讲义。十二月做最后四套模拟卷时,我会用分析题来锻炼答题思路,不必逐字抄写答案,列个大纲,标明关键知识点就足够了。就这样,我进入了考场。不过,坦白说,我没有完成过去五年的选择题真题,所以我建议你们要妥善规划时间,避免我的失误,做些选择题真题确实很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考察的重点一直是基础知识!课本一定要看,因为近几年很多证明题都来自于书上的例题,数学考得越来越细越来越基础~复习全书至少看两遍,每一题认真思考,第一遍复习全书看的过程中穿插660题,这些小题很经典,一些很细致的知识点都有点到,~第一遍,复习全书大概会用两三个月时间,看得很慢不要紧,慢慢吸收~第二遍看起来就会很快,一个月多一点,看一下基础、重点、错题~有的同学可能喜欢做错题整理,这可能是个人特色但却是很浪费时间,而且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来说真的是漫天的错题,所以建议错题在书上标注一下,实在想整理出什么,做完一遍真题再回来更有针对性的整理!!真题请做两遍,第一遍3小时内做完,一定要看时间!第一天3小时做题,第二天3小时对答案加整理,一个多月过去了~做完真题你其实就会了解,大题每年考来考去就考那么几个知识点,第二遍真题就是做后面按知识点分开的部分,强化知识点~模拟题的话我做的一直是6+2,其他的你也可以做,不过太难的话就不建议,因为考研不会考辣么辣么难的题目,关键就是基础和计算能力~所以大家做题啊计算啊一定要动手做,不要用眼睛看,一定要动手,降低差错率你的分数就会很好看~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记忆是关键其实除了背了2500个单词,我英语几乎是裸考上阵的,不过我英语底子还好。英语词汇量的要求是5500左右,我想像大家介绍我的方法,坚持两个月,单词绝对没问题。前提要求就是坚持。第一步:拿到单词书,把里面认识的单词全用红笔划掉(别心疼书,留着难道还要准备再考一年啊),一般情况下,这样大概能划掉2000--3000左右,而剩下的单词就是我们需要重点记忆的部分了。第二步:准备扑克牌大小的硬纸片,每天抄写100个生单词在这样的硬纸片上(只抄写单词,不抄写汉语意思),大概每天抄写4张,每张25单词。然后每天花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记忆这些单词(会有点痛苦)。第三步:按照第二步坚持一个月左右,会抄写出120张卡片,大概3000的单词。也就是将这3000单词记忆了一遍。但这只是第一遍,因为此时你会发现第一张卡片上的单词你又几乎全忘记了,没关系,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将卡片上的单词记忆第二遍。此时把单词书扔一边儿,拿着卡片记单词,不记得的再回到单词书中查。有了第一遍的基础,第二遍大概需要15天左右,然后是第三遍10天左右,然后是第四遍。两个月的时间绝对能让你记住绝大部分的单词,让你在做阅读的时候畅通无阻。这个方法我用过之后觉得很不错,我就是这样记住了几乎需要记住的单词,记完单词之后练习阅读,你会发现几乎很难再遇到不认识的了,阅读障碍去了,英语也就容易多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的核心在于理解信号的本质和系统的特性。信号是要处理的信息载体,系统则是对这些信号进行加工、分析或传输的框架。在学习中,需深入理解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概念是基石,理解其性质和特征函数,如冲激响应和频率响应,将帮助解析系统的行为。
傅立叶变换是理解和分析信号与系统的关键工具。无论是连续时间还是离散时间的傅立叶变换,都需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到信号的频域表示和系统分析中。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在解决非因果系统和离散系统问题时也十分重要,需深入理解并能够进行计算。
再者,系统稳定性是另一个关键点。凭Routh-Hurwitz判据或根轨迹法判断连续时间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凭奈奎斯特定理分析采样系统的稳定性,这些都是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实际应用中,信号的滤波、调制与解调等基本概念和方法也需掌握。例如,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的设计,以及AM、FM、PM等调制方式的理解,这些都是电子信息领域常见的问题。
学习"信号与系统"并非一蹴就,需反复练习和思考。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提高解题能力。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无线通信、音频处理等,会增强你对理论的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真正的学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