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集成电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我高中是文科生,所以政治上有一定基础,所以从9月底才开始复习。政治主要包括五部分,马原、毛概、近代史、思修、形势政策。书买了大纲、风中劲草、1000题、考点预测、8套卷、4套卷、肖秀荣形势政策、(米鹏三套卷、20天20题、任汝芬4套卷),大纲看了两遍,基本看了一个月。后期换了风中劲草。风中劲草全书读了3遍,最后看了自己画的重点1遍,一直看到考试前。然后这其中,穿插着做了2遍1000题。就我个人的经验,这种应付选择的题目,一定要多重复。细细的看,重复的次数少,我觉得效果不好,毕竟挺枯燥的东西,到头来可能没留下多少印象,我看书的时候就强迫自己拿着笔画考点,很提神。然后1000题,我的处理方式是先把正确答案抄上去,只看正确的选项,然后看答案解析,看错误的选项哪里错的。政治这个科目,永远看对的东西,不看错的东西,这样你在考试的时候潜意识里对的东西就多,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形势政策最后一个月看肖秀荣的热点时事就好了。政治我的观点是选择非常关键,如果你选择做的好,能拿到40分,大题拿个平均分,就妥妥上70分了。选择多看风中劲草很有用,尤其要关注时事与毛概的结合。大题拿到30分应该比较容易,毕竟有押题四套卷,就算是没见过,自己用政治素养也应该能编出一些。今年主观题基本全是四套卷上的,所以4套卷一定要好好背,最后我留了15天,4套卷和米鹏的押题背了3遍,如果要背多个押题的时候,还是要把肖秀荣的4套卷放在第一优先级上。另外字一定要好好写,学习累了可以练练字,我感觉我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了。然后考试的时候写快一点,能多写多写,说不定,你多写的一句就有一分,说不定就这一分就能改变考研的结果呢。当然靠谱的优先写,也要注意考试时间的把握。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结束后,大概浏览完课本,我就得着手全面学习了。此时再看全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哦,这个概念在课本里接触过,那个技巧运用的背后隐藏着某个原理,初次学习时就有这样的领悟。第一次通读课本时,我已经建立了坚实的基础,现在需要提升的是技能的娴熟度。这一时期主要以刷题为主,虽然题量不算太大,但也迅速地完成了。11月起,我开始进行真题实战演练,规定自己每日解决两套,一周下来历年真题便全部覆盖。不过,重要的是填补知识空白和纠正错误,有时我在这些方面投入的时间甚至超过做题。紧接着,我立即重做了历年真题一遍,依旧选用李永乐的资料,并且在此过程中再次回顾了一遍复习全书,专注于错题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尽管有人指出北京地区的评分标准较为严格,但这不应成为你们胆怯的理由。毕竟,公共课程对总分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必须给予充分的关注并力求在这部分脱颖而出。实际上,英语学习无非是记忆词汇加上实践真题。务必多次重复练习真题,避免去做模拟题!唯有真题才能准确反映出考试的思维模式,在备考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最具价值的真题进行训练。我自己就是用铅笔在真题上做题,完成后擦除以便再次使用。此外,理解作者的意图至关重要,即使你无法完全理解问题,也有可能猜对答案。对于参考书籍,我个人推崇黄皮书,它的版面设计深得我心,或许会让学习过程更愉快些,呵呵。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主要涉及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以及操作系统等核心模块。在数据结构中,理解并熟练运用链表、树、图、队列、栈等基本数据结构是基础,贪心、分治、动态规划等算法思想则是解题的关键。在实际备考过程中,我会凭刷题来提升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你需深入理解CPU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等,掌握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和使用。这部分内容需大量的记忆,但理解其工作流程后,会发现许多规律性的东西,使得记忆变得更容易。
再者,操作系统的学习则需掌握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输入输出管理等内容。理解并发、同步、互斥等概念,熟悉死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凭动手实践,例如编写简单的操作系统模拟程序,能更直观地理解这些理论。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除了课本,参考书和网络资源也是很好的辅助工具。例如,MIT的开放课程、LeetCode的编程挑战、王道论坛的考研经验分享等都是我经常利用的资源。定期自我测试和复习也非常重要,使用在线模拟试题或者自己出题进行练习,这样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方向。
小组讨论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互相答疑解惑,共享学习资料,共同进步。在准备这个科目时,我常常和同学们一起,凭这种方式,不仅深化了我对知识点的理解,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