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经济与管理学院数量经济学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高中学的是理科,对于政治,在考研前可谓是一窍不通。有的同学从暑假就开始准备政治了,我学习政治用的是大纲解析,身边也有同学推荐精讲精练,这其实大同小异,选定一本认真看就是了。我第一遍是听完老师讲课(马原一定一定要听),然后看完一章大纲解析,做对应的1000题,答案别直接写上去,毕竟是要做个两三遍的,建议写在一个小本子上,把做错的题带回大纲解析里找到答案,用红笔标出,第一次做题可能错的比较多,所以做完一章下来等于把大纲解析又过了一遍。我的进度算是比较慢的,在八套卷下来之前,大纲解析和1000题都过了两遍。八套卷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认真做选择题,错题带回大纲解析看,主观题不用去背,只需看第一道马原的题,主要看看答案是怎么分析的。肖秀荣四套卷的主观题,是一定一定要全背下来的。 风中劲草核心考点这本书几乎是人手一本吧,里面罗列了所有考点,是简化版的大纲解析,适合后期快速复习。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看大纲解析,毕竟里面解释的详细,而不是一条一条的简单罗列,所以风中劲草这本书我并没有怎么用。 其实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准备英语和政治都算比较轻松的。如果你们对政治无感,可以试着先去喜欢上它,政治真的挺有趣的,马原里的一套方法论对我们平时处理问题能起到指导作用,学习近代史,要自己在脑子里形成一条时间线,把中国近代的大事件串起来。考研战线还是挺长的,不要每天都想着再过多久自己就解放了,只会让自己变得浮躁,不如习惯当下,安心想想怎么把今天过充实了。
考研数学方面:
从五月中旬直至六月下旬,也就是暑假前夕,要研读完整的数学教材,如选用张宇或李正元的版本,同时深入学习李永乐的线性代数教程。确保全面覆盖,不可忽略书中任何一个知识点。这期间,建议构建个人的知识框架,不必苛求尽善尽美,初步成型即可,后续在冲刺阶段再逐步完善,这样能更精准地针对薄弱点。十月初至十一月初,进行第三次通读全书,并重温所有笔记内容。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复习堪称一场马拉松,每一天都需要持续投入。初期的重点在于记忆词汇,应根据个人进度规划每日的任务,比如确定要背诵的单词页数,并严格执行。由于后期阅读练习会占据大量时间,初期可适当增加任务量。如果时间允许,不妨仔细研究教材中摘录的真题中的复杂长句,这将对后续的阅读理解产生很大助益。在次日学习新词前,先复习前一天的内容,标记出掌握的程度,以便后续强化记忆。定期抽出时间,每周或每月一次,回顾并检查已学过的单词,以此评估记忆效果并适时调整学习计划。记住,背单词的质量远胜于数量。大约重复六七次,起初速度慢些无妨,随着进程,你会越记越快,而在阅读时,你将深刻体验到词汇量的关键作用。英语备考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因此稳固的词汇基础至关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经济增长模型、货币政策等。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是构建整个经济学思维框架的关键。我会推荐大家使用萨缪尔森的经典教材《经济学》,它的阐述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初学者。
数学工具的应用是数量经济学的特色之一。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数学知识会在分析经济问题时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微积分,它是理解和运用经济学模型的重要工具,如最大化利润、最小化成本等问题都离不开微分方程的解决。对这部分,建议多做练习,凭实际操作来提高解题能力。
再者,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也不能忽视。这是将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关键。你需了解和掌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模型等基本方法,并能熟练运用Eviews或Stata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这里,实践比理论更重要,尝试自己动手做几个案例,会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持续关注经济动态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阅读经济学期刊、报纸,关注国内外经济政策变化,经济学知识更具时效性和实用性。参加学术讨论或者模拟研讨会,锻炼批判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