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热物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工程科学学院工程热物理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从7月至10月,我专注于解答选择题的训练。进入11月,我开始关注形势与政策,主要阅读肖秀荣老师的时政小册,并跟进最近的时事政治,而大纲中的第五部分则无需特别研读。对于真题的选择题部分,我挑选了过去十年的题目进行练习,如果时间紧迫,则集中精力做过去五年的题。到了12月,我转为背诵大题并参与模拟卷的演练,市面上可购买到的模拟卷我都尽可能地去做。在学习毛概和史纲时,我推荐结合来看,可以先理解史纲后再深入研究毛概,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毛概的历史脉络。
考研数学方面:
我集中精力复习的是数学部分,几乎完整地研读了教材七次之多,660题也重复做了两次,400道全真模拟题和历年真题各做了两遍,此外还完成了张宇的最后四套测试题。在考试前的最后二十天,我回归基础知识进行了重温。不过,今年的数学难度明显提升,我建议大家务必认真对待模拟试题,别期望像16年难,17年易那样的规律。要知道,考研数学表现优秀通常意味着总成绩也不会差。关键在于不断刷题,找出自身的弱点并进行总结,然后再继续做题。实际上,当你把教材精读到第四五遍时,应对真题已经绰绰有余。然而,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性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来实现,一定要勤于动手,并且遇到难题多与同学们探讨。千万不可忽视数学的重要性。
考研英语方面:
参考书我用的是张剑黄皮书一套+黄皮书新题型训练+阅读理解150篇+红宝书单词。淘宝上都有得卖。英语我是从暑假开始的,时间放在下午,最开始的时候只复习阅读理解,从1997年真题阅读入手,每天两篇,之前看前辈们的帖子说英语真题要做两三遍,第一遍只做题不查单词不对答案,防止记住答案,第二遍做完对答案,依然不查单词。第三遍要把每个单词短语句意全部弄明白,每个选项陷阱都了解清楚。我时间不够,是以05年以前的卷子只做了一遍,05年以后的做了两遍。05之后题型比较稳定,难度也开始增加,比较接近现在的风格了。国庆假期结束之前真题阅读应该要做完了,同样的,英语也要预留没做过的几份近年卷子来考前模拟。阅读一定要每天做一两篇,保持手感一直到考前。单词我一直每天坚持背,背了感觉真的不一样,后期阅读理解基本能看懂了。我用的是红宝书,总体背了八九遍左右。考试之前词汇大概掌握了80%。每天早上,做数学之前坚持背100词,刚开始背不用记住单词的多种意思,记一个就好,等到把红宝书背了四五遍之后,再来记其他意思,工作量会小很多。从科学上说,一个单词记忆时间不要超过4.5秒。后期做阅读时我会将不认识的单词在红宝书上做标记。作文我是跟着王江涛走的,背了二十篇范文(都是往年真题,真题作文参考价值最大,不要相信辅导机构的作文押题,老老实实背真题),大约10月份开始,晚上比较适合长期记忆,然后反复记忆一直到考前。背完两遍之后,买了英语答题纸默写,总是会有拼写错误,会背的不一定会写。作文常用字体是印刷体和斜体,斜体比较好练,前期可以练一练。10月份我逐步开始新题型和阅读c的专项训练了,用的是往年真题,做完之后又买了黄皮书的新题型和阅读,时间放在下午。13年以前的完形很难,大家都得不了多少分,13年以后简单了,大家基本都能拿个7.8分,把真题上的完形好好做一下,不必过多纠结。12月份开始真题模拟了,13-16,做一套分析一套,也是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和要求模拟。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的基本定律是热工基础的核心。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强调了能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第二定律,关于熵增原理,是理解自然界过程不可逆性的关键。这两条定律是所有热工问题分析的出发点,必须深入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
热力循环的学习是热工基础中的重头戏。无论是卡诺循环、奥托循环还是朗肯循环,都需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计算出各种性能参数,如效率、功和热量等。这里的关键在于熟悉每个阶段的能量转换和流动,以及如何按给定条件优化循环效率。
再者,流体动力学和传热学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对流体力学,需理解压力、速度和温度如何影响流体的行为;对传热,要掌握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基本方式,并能解决实际的热传递问题。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广泛且实用,需凭大量的练习来提升应用能力。
热工基础中还会涉及一些特殊概念,如比热容、热值、热效率等,这些都需记忆并理解其物理含义。理解和使用热力学图,如p-v图和T-s图,帮助更直观地解决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非常重要。不仅要熟读教材,理解基本概念,还要做大量习题来巩固知识。尝试自己设计和分析简单的热力系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导师指导,提高思考深度,解决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