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税务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京财科院财科院税务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税务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考研政治复习推荐书籍:肖秀荣精讲精练/肖1000题/风中劲草/肖大大8套题/肖大大4套题政治的4科复习顺序应该是,史纲,马原,毛中特,思修。史纲和马原复习可以对调,要看复习的状态和自己对于政治的感悟,马原枯燥里面有很多的原理,看书很累,如果一头扎到里面会钻牛角尖,而史纲看书较易,练习题和考题目有的可能要难一点要自己总结,以这个作为一个开头,找到一个复习的状态,和看考研政治的方式。7.8两个月是复习的关键期,也是我们复习劲头最好的时候,当然也是太阳劲头最足的时候。这时候大纲解析没有出来,我们需要一本辅导书,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7.8月要把史纲和马原看完一遍,同时做掉配套的1000题巩固。
考研数学方面:
常言道,精通数学就能主宰世界,在考研的过程中,数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学应当是最先启动复习的科目,我那时每天都大致浏览教科书,课堂上主要是记笔记(那时候还没全身心投入考研,希望大家能吸取教训)。我使用的是李永乐的全书,八月初开始第一次通读,九月进行第二次,十月则是第三次,总计阅读了三遍,期间还时不时回顾课堂笔记。十一月我才着手做历年真题,仅做了一遍,从2005年开始,涵盖了大约11年的题目。次年,由于有了第一年的基础,我在数学上的投入时间较少,但效率提高了不少,我仔细研读了张宇的36讲两次,虽然买了1000题但连包装都没打开。真题部分,我选择了张宇版,从1986年开始,总共有近30年的试题,之后又完成了张宇的四套模拟卷。这就是我的大致时间规划。给大家提几点建议:首先,务必提前准备,因为专业课程的压力不小,第一年我就因为后期过于专注于专业课,有一个多月没碰数学,导致考试时手感生疏,希望你们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中,英语科目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不少考生因英语分数相差微弱,被迫接受调剂的命运。从3月到考研结束,我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英语。在3月至暑假期间,我的主要任务是记忆单词,许多人会选择那本绿色封皮的无序版单词书,起初我也一样,但我推荐避免使用它,原因是单词量过大,一些词甚至多年未在考题中出现,实属不必记忆。我后来找到了一本根据历年出现频率排序的词汇书,记住了所有出现过两次以上的单词,这就绰绰有余了。暑假后,我才开始着手准备阅读理解,无需额外做模拟题,只要深入研习历年真题,足以应对考试。对于英语的其它部分,写作背诵大约十几篇范文就足够了,考试时往往能派上用场。考试时,我首先完成作文,接着做翻译和阅读,由于时间紧迫,完型填空我就随机填写了,每个空0.5分,得分效率远低于阅读选择题,不宜在此耗费过多时间。我注意到考场边的一个女生似乎从完型开始做,但最后时间耗尽,作文还有大半空白,显然是策略不当。
考研专业课方面:
税法部分是税务专业的基石。理解并熟悉各类税种,如增值税、所得税、关税等的基本规定,以及税率计算、减免政策等内容是基础中的基础。我凭阅读官方发布的税法条文,配合案例分析来深化理解。关注实时的税法变动也非常重要,因税法经常会有修订和更新,及时了解这些变化能帮助把握最新的法律动态。
税收理论则需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这部分内容包括税收的经济效应、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等,我会结合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学习。理解税收如何影响经济行为和社会福利,以及如何设计合理的税制以实现社会目标,这些都是理论学习的关键。
再者,税收实务是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我凭模拟练习,如计算企业应纳税额、解决税务争议等问题,来提升实战能力。参加实习或者听取业界专家的经验分享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们能我更直观地理解税务工作的真实场景。
我强烈建议使用案例学习法。税务案例既帮助理解税法的具体运用,也检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我会定期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的税务案例,凭对比分析,找出规律,这样既能提高学习兴趣,也能增强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