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分数虽不高,但考虑到北京竞争激烈的环境,还算过得去。就算你的准备无懈可击,最多可能也就比我高出几点。把这些时间投入到专业课程中,你的收获将远超这一点点分数。我是九月中旬启动复习的。接下来具体分享一下:
1) 复习启动时间:如果你是文科生,九月开始;理科生则最好提前到九月前解决哲学部分,随后九月进入全面复习阶段。政治底子好的同学,十月起步也绰绰有余。
2) 书籍推荐:购买大纲的话,可以选择复印版;大纲的主要功能不是背诵,而是充当查找不足的“词典”。我个人倾向于《风中劲草》,其背诵版足矣,练习册则不必选它。若遇到书中未涵盖的内容,对照大纲查阅深入信息。至于练习题,肖秀荣的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3) 学习顺序:有些人先看完书再做题,有的则是边看边练。每个人习惯不同,但我提议,最好先熟记知识点后再适量做题。不要盲目刷题,与其十分钟做十题,不如专注五分钟记住一个知识点。
4) 政治科目拉开的分数差距有限,但达到分数线是最低要求。通常,政治过线并不困难,只要认真备考,应能顺利过关。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暑假开始复习的,先看的复习全书,看一章做一章的练习题。过完暑假之后9月份,此时复习全书看完之后会发现数学已经开始入门了,把课后习题做错的部分再做做,同时回头看复习全书第二遍,重点是第一遍没做出来的再自己做做,第一遍就会的这次也要看看,定义定理可以再抄记一遍,这个这个过程一个月时间也就够了。复习全书上还是没思路的例题和练习题要重点标记。
考研英语方面:
初次练习时,我按部分进行,单数日专注两篇完形填空,双数日则攻克两篇阅读理解,同时记录并记忆新词汇。每晚回到宿舍,我会抄录何凯文老师的每日一句,并对其做语法分析。每天大约投入四小时给英语学习,起初进度可能较慢,但我建议不必焦虑,因为随着练习,效率自然会提升。暑假期间,除了完形和阅读,我额外用一小时来尝试新题型,并深入剖析错误超过两次的阅读题目。暑假结束后,我开始全面模拟考试,除了作文以外的所有部分都会练习,从十月起,我开始注重提高答题速度。对于2000年以后的历年真题,我至少做了四遍,如果觉得单调,可以从2005年开始,保证做四遍以上也足够(我认为)。在这个阶段,不必担心记住了答案或单词,许多技巧和感悟都源自反复操练。至于复习规划,首先是持续不断的背单词,其实可以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单词记忆是一个持久的任务,初期可以用带有解析的星火词汇书,后期只需专注于大纲词汇即可。实际上,一开始就专攻大纲词汇也是非常有效的,感觉特别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化学主要探讨的是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机理以及性质变化。在这个部分,理解链增长和终止反应的基本原理是非常关键的。掌握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不同类型的聚合反应机制,能够帮助深入理解高分子的形成过程。对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有深入认识,如分子量、支化度、序列分布等对物性的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高分子物理则更多地关注于高分子材料的宏观性质。例如,理解玻璃化转变、结晶行为、熔融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这些都需扎实的热力学基础。了解高分子溶液的行为,包括Flory-Huggins理论,以及溶胀和溶解的动力学,对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在这一部分,凭实验和模拟来加深理论理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理解-记忆-应用”的原则。对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模型,我会先尝试理解其背后的科学逻辑,凭做笔记和绘制图表来强化记忆。至于应用,我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后习题,并尽可能寻找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实验室的工作也是我理解和应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凭亲手操作,我直观感受并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