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在11月初,你应该已经完成了《知识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并对所有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此时,你可以开始研读类似《风中劲草》的知识点书籍,我已阅读多次,主要是先理解再着重记忆关键点。一旦完成《风中劲草》,可以入手肖秀荣的8套卷,专注解答选择题,至于大题,如果有空闲时间就尝试练习,没时间就简单浏览一下。听说今年有些大题出自这8套卷,我当时也做了,感觉挺幸运的。接着是《蒋中挺5套卷》,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购买并背诵其中的大题。据说在2016年,它命中了不少大题,但似乎仅限那一年,其他年份的表现平平。最后,最重要的大题参考资料无疑是《肖秀荣四套卷》,无需质疑,就是要熟记于心。这样,你就准备充分,可以信心满满地步入考场了。不必担忧大题部分,大多数考生都是通过背诵来应对的。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尝试其他预测卷,以增加知识面。总的来说,我的政治复习就这样了,祝你们一切顺利!
考研数学方面:
俗话说的好嘛,得数学者得天下,考研中数学还是很重要的。数学应该是最早开始复习的吧,每天大概翻翻课本,上课主要以抄笔记为主(当时还没有完全静下心来准备考研,各位引以为戒啊),全书当时用的是李永乐的,八月上旬开始做第一遍,九月第二遍,十月第三遍,总共看了三遍吧,中间穿插着看了听课时做的笔记。十一月才开始做的真题,只做了一遍,从05年开始,差不多11年的真题。第二年的话,因为有第一年的基础,所以数学上没有用太多的时间,效率也比较高,张宇36讲过了两遍,1000题买了包装都没拆,真题也是买的张宇的从86年开始的,差不多30年吧,后来又做了张宇的四套卷。这就是大概的时间安排。需要提醒大家的主要有几点吧:第一,一定要尽早准备,因为专业课还是压力很大的,第一年就是因为后期时间都匀给了专业课,将近一个月没有做数学,上了考场有点手生,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考研英语方面:
本人成功通过六级考试,阅读能力尚可,从九月起着手备考。初期,我精读了单词书三次,记忆时注意整理要点,如近义词、常考的偏僻含义等,每次复习单词时查阅这些笔记,逐渐积累了大量词汇。接着参加了长难句解析课程。随后进入真题训练阶段,针对英语部分,我选择了2007年至2017年的题目,反复练习两次。起初速度较慢,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提效。同时,我会详细记录学习笔记以弥补不足。完成这个阶段后,我转向英语作文,大约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每篇作文都请教师指导并修改,有专人批阅确实能迅速提高写作水平。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是编程的灵魂,它是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在复习时,特别注重了对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基本数据结构的理解和应用,也深入研究了排序和查找算法,如冒泡、选、插入排序以及二分查找、哈希查找等。这些都需凭大量的实践来巩固,我会推荐使用LeetCode或者HackerRank这样的在线平台进行练习。
计算机网络我理解了信息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TCP/IP五层模型、HTTP协议、DNS解析、路由选等都是重点。我建议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去记忆,比如分析一次网页访问的过程,这样会更有助于理解。
再者,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原理对任何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至关重要。进程与线程的区别、内存管理、文件系统、死锁等问题,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凭编写简单的多线程程序或模拟内存分配来加深理解。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揭示了硬件层面的工作原理。CPU的运算、指令集、存储层次结构、I/O设备等,这部分知识虽然抽象,但理解它们帮助更好地优化代码,提高性能。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做笔记、画思维导图,这对整理思路非常有帮助。我也积极参与讨论组,凭解答他人的疑问,反过来也强化了自有的知识。历年真题的演练也不可忽视,它们能你熟悉考试风格,了解出题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