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石大地球物理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从一开始就感到自学政治缺乏明确的方向,于是我自己购买了由教育部编写的《大纲解析》。初次阅读,关于马原和毛中特的部分,我大致以每一两天一章的速度推进,特别是毛中特的第五到第七章,我花了超过一周的时间,这段时间主要跟随老师的指导,仔细摘录关键知识点,这个过程非常详尽,每天至少投入三个小时在政治学习上。每天读完后,我会完成对应章节的肖秀荣1000题选择题来巩固理解。
接下来,我转向史纲和思修的学习。史纲大约花费了我三四天的时间,而思修则仅需一天,不过那天我全心全意投入其中。这两个部分我没有做笔记,而是直接在书中标记重要点,因为大部分的难点和重点已经集中在前面两个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较易。顺便说一句,书中的第五部分在我看来完全没有必要去读。
第一轮复习进度缓慢得让我感到焦急,而且看完后几乎没有任何记忆,那时我觉得自己不可能记住所有内容。这一阶段,我不涉及大题的准备,所以简答题部分我都略过了。进入第二轮复习,效率显著提高,对照笔记,关注书上的重点标注,同时做一些选择题,每天大概需要两个小时。此时,我们依然还未开始准备大题。这时,我购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发现它对提升选择题的解答能力颇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近几年考研数学趋向弱化技巧,强化计算量,所以在复习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做题速度和准确度是很重要的。每天做题至少3个小时,错题集也要做好,在考研期间可以不断的回补。基本的复习策略是先将知识点精炼复习后,强化积分、极限等重要知识点,阶段复习,此期间可以做全书,做阶段练习题,比如1000题等资料。在强化复习的同时可以做历年的真题练习,但是要保留近10年的真题来做全套计时模拟,最好选在上午,限时3小时,建议每次都要提前20分钟做完,这样才能保证考试万无一失。真题做完也要再复习几遍,做到无死角的复习,熟练各种题型。
考研英语方面:
在最后的冲刺时期(12月初直至考试前一天),主要任务是重温笔记,构建作文模板,并进行适量模拟测试。集中精力回顾已完成的真题和笔记,尤其是针对错误题目和知识盲点进行深度复习。同时,整理已编写的作文,归纳各种主题的常规论述结构,尝试提炼出适用于多种情况的作文框架,这将有助于在实际考试中迅速构思文章。建议预留1-2套真题,在考前1-2周内按照正式考试的时间安排进行模拟练习,以适应考试流程。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球物理测井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利用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探测地下结构和矿产资源。在这个科目中,你需理解和掌握的基本概念包括: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密度测井、自然伽马测井等。这些测井方法各有其原理和应用范围,理解它们的工作机制对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在电阻率测井方面,要深入理解不同岩石类型的电性特征,以及如何按测得的数据推断地层性质。声波测井则需你理解声速与岩石物理性质的关系,并能进行地层划分。密度测井和自然伽马测井则涉及放射性元素,理解其衰变规律并能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和泥质含量。
学习这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除了阅读教科书,我还建议大家多做实验,模拟真实测井过程,这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找一些实际的测井数据进行分析,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升实践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考试的重点。这就需具备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能够运用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工具对测井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在复习过程中,别忘了回顾和加强这些基础知识。
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进展也十分必要。比如,现代测井技术如核磁共振测井、阵列感应测井等,这些都是可能的考点,了解这些前沿技术也能拓宽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