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政治的复习我开始的比较晚,大概是从9月份的时候开始的。每天看一章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有的章比较少的可以看两章。看完就把对应章节的练习题做一下,包括每章的课后练习和1000题对应的单选和多选,当然只是看一遍很有可能有一些知识点没有记住,做完题以后根据错题再把知识点强化一下。有一些知识还是比较难理解的,最好认真听听老师讲的,有助于理解。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算是过完了政治的一轮,第二遍重点就是1000题,再做的话错的不少,就是对照错题去巩固知识点,把错题都标注出来,方便以后再看。我把1000题过了不下3遍,但有些错题总是反复错,后来觉得没题做了,看到自习室很多人买了什么800题,就也买了那个来做,个人感觉不好用!题出的剑走偏锋,喜欢抠字眼,与真题的感觉差别还是蛮大的,但还是做完了,但我还是比较容易养成题感的,这样的题做多了会把我思路带偏,以后就没再看过了。真题才是王道!!!然后就是不停的看错题,做肖八,我做真题的时间比较靠后,以至于没有很好的养成题感,这是个教训!真题要反复的进行练习,要留些真题最后进行模拟。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轮复习高数部分粉皮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很经典稍难冲高分强推)+张宇的视频,线代部分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李永乐的视频,这两个都是一边看视频一边看讲义,概率部分看的大红皮李王版《复习全书》,讲义的习题能自己写的决不偷瞄答案,看了答案也要跟着思路自己算一遍,不能偷懒,我一般还会在旁边批注解题思路和要点。有条件的话全书要看两遍。我投入在数学的时间不是很多,平均每天5个小时左右。一轮下来前面的部分就会遗忘很多,第二轮主要就是通过习题来恢复记忆整合提升,我用的是660题,做题之前一般会写一下整章的知识点总结,对加深基础概念的理解很有帮助。后期一个月就是每天上午一套数学题,可以真题和模拟交叉着做适应不同风格。真题做熟可以完美驾驭高频考点,但是还是有很多边角知识点照顾不到,这个时候模拟题的预测作用就凸显出来,我从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的预测卷中抽了10套做,那道差分方程的题预测题就做过好几道所以答的很顺利。级数的部分一直有很大漏洞抱着侥幸心理就没有补,结果考试的时候那道级数的大题是全靠想象力胡编很难过。后期真题的分数稳定在135+,模拟题120+。遇到遗忘的知识点一定要抽时间做专题复习,做模拟卷受挫是很正常的,我通常做三四天综合会花一天时间填补盲点。如果有再多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会再多做一些模拟题,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熟练度还是不足,所以考研复习实在是宜早不宜迟。
考研英语方面:
在完成大部分模拟试题后,我发现我在阅读理解和翻译部分得分较低且表现波动较大,因此购买了这本书。的确,它的难度相当高。我会按照限定的时间一次性处理3-4篇文章,不过我没有像对待真题那样深入分析,主要是为了寻找解题手感和调整思维方式。然而,最终并未能全部完成。你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还有一本基础篇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的作文成绩平平,尽管平时能够依照老师的模版写出类似优秀范文的文章,但在实际考试中,我没有依赖模版,而是自由发挥了。对于英语复习,我主要使用的是绿色封面的考研词汇书,黄色封面的真题集,以及王江涛老师编著的红色书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是经济学入门的关键。你需掌握供给与需求、市场均衡、机会成本、边际效用等基础理论。这些概念构成了经济学的骨架,后续的所有分析都基于此。理解它们的含义,凭实例去深化理解,这是第一步。
要关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结合。微观经济学主要探讨个体决策,如消费者如何选,企业如何生产;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环境,如经济增长、失业率、通货膨胀等问题。这两部分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经济视角。在学习过程中,尝试将两者联系起来思考,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
再者,模型构建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例如供求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等,这些都是经济学家用来解释和预测经济行为的重要工具。凭反复练习,提高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你会发现经济学变得生动且实用。
案例分析也是提升经济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从现实世界的经济事件中提取案例,用所学理论进行解读,这既能检验理解程度,也能增强批判性思维。你关注新闻报道,特别是关于政策调整、市场变动的内容,这些都是极好的学习素材。
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数据分析技能的掌握也很重要。学习如何使用Excel,甚至更高级的数据分析软件如SPSS或R,能帮助你处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这对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者职业发展都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