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十月份启程的政治学习,初期我投入了一些时间研读重要文献,尤其是毛泽东思想部分,反复研读了三遍。后来的阶段,我侧重于实践,做了大量的模拟试题和预测卷。在这个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早期阅读的不足,暴露了许多知识盲区,选择题的错误率颇高。对于最终的背诵材料,我主要依赖的是肖秀荣的四套卷和TWB的十题集。然而,考试时我发现大部分背诵内容并未出现在试卷上,但这反而成了我的优势,因为我擅长发挥主观创造力,论述能力强。哈哈……因此,考试时我奋笔疾书,试卷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填得满满当当,连一丝空白都不留,这可能超乎你的想象。直到老师收卷的那一刻,我还在全力以赴地书写。我想分享的经验是,面对政治考试,别担心自己的记忆量不足,事实上,我看到周围的同学们也在大量背诵资料,但我并没有那么做。关键在于,你要把你理解的知识,用更专业的话语表达出来,敢于下笔,因为在政治科目中,多写即使有些错误也不会被扣分。至于哪些内容不宜写,我相信你心里是有数的。
考研数学方面:
自大三上学期起,我开始阅读书籍,首选的是同济大学出版的第三版高等数学,尽管推荐版本为第六版。我认为第三版已充分满足需求,内容更为精简,因为某些知识点并不在考试范围内,无需全面覆盖。我个人认为第三版的版面布局更清晰,而第六版的小字体密密麻麻,看起来令人头疼。因此,我选择了前者作为学习资料。初次通读时,我主要完成了书中的例题和部分课后习题(通常是挑选奇数或偶数题,因为它们往往属于同一类),旨在大致掌握知识框架,让自己心中有数。
考研英语方面:
我备考英语的过程其实很是走了些弯路。10月份之前我一直在做97-05年的阅读真题,做完后还会将文章全文翻译成中文。如果有充足时间的话,坚持翻译可以提升英语综合能力,但是这样做实在不适合时间紧迫的情况,于是10月开始我放弃了这种做法,也不再看05年之前的试卷,转为专攻近十年的真题。=我是把整张卷子分为阅读、作文、其他题型三部分,一个部分的真题做完再开始下一个部分。我准备了阅读错题本,将做错的题目、当时做错的原因和正确的解析都写在上面,以后做第二遍的时候和考前都可以拿出来看。真题要反复做,时间不够我只做了两遍,其实最好能够做到三遍及以上,到那种程度你对命题意图和自己的易错点会有更深的了解。
考研专业课方面:
遥感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物理学、气象学、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理解其基本原理至关重要,比如电磁辐射理论、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的工作机制等。这些基础知识不仅帮助解析遥感图像,也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遥感图像解译是考试的重点。需熟练掌握各种地物的光谱特性,以及如何凭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识别不同的地物。了解并能应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如增强、分类等,对理解和解答复杂问题非常有帮助。
再者,遥感的应用部分也非常重要。它涉及到生态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灾害评估等多个实际场景。这部分需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了解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应用,这样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为答题提供丰富的实例。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系统性学习。将遥感的知识点按照模块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这对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有帮助。其次是实践操作,利用开源软件进行遥感图像处理,直观感受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多做题、多分析,历年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凭反复练习,熟悉考试的出题模式,提高答题效率。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与同学一起探讨疑难问题,碰撞出新的思路,也能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定期回顾和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巩固记忆,提升理解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