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山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我在高中专攻理科,因此在复习时为了稳健起见,我在八月中旬便提前开始了政治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概论这两部分主要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来理解,之后我便不断翻阅课本和刷1000题。九月初,我开始关注肖秀荣的资料,并且在大纲发布后又进行了相应的学习。1000题非常有价值,初次接触时应保持卷面整洁,因为它需要被重复刷三遍。不过,风中劲草的选择题似乎过于偏离常规。接近考试时,市场上能找到的模拟试题我都购买并完成了选择题部分,其中我发现肖老师的题目最为得心应手,任汝芬的题目也相当不错。对于背诵,肖四绝对是必不可少的,而肖八虽然早些出现,但与肖四内容有许多重合,也可以提前记忆。此外,还有20天20题的资料可供参考。最后一个月,我全力以赴地背诵,感觉自己的记忆力都快达到极限了。大约在考前一个月,我开始做冲刺卷,并着手准备大题的背诵。按照计划稳步复习政治,就不会出现问题。初期复习时,政治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专业课和英语的学习。随着考试临近,逐渐增加政治复习的比例是有必要的。因此,政治可以说是一个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突破的科目。
考研数学方面:
题型为主进行复习并不是我否认这种学习模式,我自己也会穿插用这种学习模式,也是因为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做啥都会的境地,但我所坚持的学习路线可能与你有所不同,一般会从掌握原理的知识层面后辅以题型总结进而达到对学习有所助益的效果,而单纯就题型而学习题型,我是不推崇更应该说是反对的,拿一个最近的真题例子说明,比如2018年数学一、三的中所出现的那道概率论试题中的出现了一道“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题型,而就以往的复习全书中都是“离散+连续”(2016、17年)或者“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我查阅过所有的题型类书籍,都没有一本书籍有过对此类题型做过说明,这不应该说成是又出现了什么新题型,因为就这道题目考察的本质还是我们所学过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从知识原理层面它不属于超纲题,但就题型而言,它反而是一道“超纲题”,倘若一本题型类书籍仅仅依赖题型就想涵盖所有考察内容,不仅是在降低研究生入学的门槛,也是在侮辱命题老师的水平,但就近几年的真题而言就是最好的说明。说到这,我相信你该明白的问题也就明白的差不多了。
考研英语方面:
研究真题的时间很长,每两天一篇,一周只能做完一年的真题,加上中间一些时间的调整,我花了2个多月才完成。到了最后的时间,真题还是不能放。要反复的读和背,做练习题一定是在其后。作文我选择的是《王江涛考研-英语满分范文背诵》,反复的背了大小作文各10篇。同时,每周进行作文练习,让我不再畏惧写作。再说说阅读的速度问题,考研英语总共3小时。我给自己预估的分配是:大小作文50-60分钟,阅读五篇,100分钟。剩下20分钟,10分钟完形,10分钟翻译。顺序是大作文——阅读——小作文——完形——翻译。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固体物理的基础知识包括晶体结构、能带理论、电子输运等核心概念。晶体结构的理解是关键,要掌握晶格类型、布拉伐格子、点阵常数等基础知识,这对理解后续的能带理论非常重要。能带理论则是解释固体导电性、绝缘性和半导体性质的核心,需理解能带图的绘制和解析,以及禁带宽度的概念。
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部分也非常重要,它们用于描述和预测固体在热平衡状态下的行为。理解熵、自由能、配分函数等基本概念,学会应用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进行计算,这对分析固体的相变和稳定性有直接的帮助。
再者,固体的力学性质如弹性、塑性、磁性和超导性也是固体物理的重要部分。这部分需理解杨氏模量、泊松比、磁化率、超导临界温度等参数的物理含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首先是阅读教材,理解并每一个概念,凭做题来巩固和深化理解。中山大学的试题通常注重基础,但也需你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找一些经典的固态物理学教程或参考书,如费恩曼的《固体物理学》,帮助你从更深层次理解问题。
讨论和合作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你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难题,或者参与在线的学习社区,互相解答疑惑,这样既能提高思维能力,也能增强团队协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