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10月,每天1小时,做1000题第二次的错题,买了风中劲草(这是根据新大纲编的,精讲精练出的比较早所以可能有些地方和大纲不一样)。11月份:教材第三遍或者看肖老师的那本浓缩版教材。这个时候只看重点就好了,1000题第二遍,全部做,因为之前做对的题肯定有靠猜测的,这一遍是为了排查。时政差不多出了,每天安排时间看。12月份:半个月的时间把1000题中的错题做一遍,同时回归教材,八套题每天一套,争取吃透,尤其是选择每一套都很重要,八套题的大题可以不看。此时各个机构都会陆续出时政相关的练习,可以多做几套,真题中除了最后几道选择是纯考时政的,其他题目也会有所涉及。下半月20天20题和最后四套题差不多出了,背就行,不论大题还是选择,背的越熟越好。是的,只有这个阶段才要求背诵,所以一定要竭尽全力,一直背到考前就好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可能会有些挑战性,所以我鼓励你们提前准备,现在就开始翻书复习。三月起步其实并不算太早。要稳扎稳打地建立基础,不断重温笔记和讲义,确保深入理解,避免浅尝辄止。我见过很多同学,他们从清晨六点学到深夜十二点,然而最终并未达到期望的成绩,问题就在于他们未能真正领悟知识点。因此,我要提醒你们,学习效率至关重要,要发掘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别盲目跟风,毕竟成功者总是少数,真理往往被少数人所掌握。
参加辅导班并非时间的消耗,因为它们通常讲解得更为详尽,记些笔记也大有裨益,之后可以在宿舍里整理并反复利用,以求彻底掌握。我有个提议:争取在新学期开始前就能消化课本知识,九月份时转向做真题,并且亲自归纳错误题目(个人笔记是必不可少的!)。
考研英语方面:
下面该说英语了,英语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就两点背单词,做阅读(当然是主要是真题)。我一路复习下来,单词我是用的何凯文的那本比较薄的词汇书,每天一个单元,雷打不动,早上起来一遍,晚上临回去看一边,不用刻意背,看一遍就行,就这样一直保持到考研前一天,这应该是我做的最好的一件事了,还有就是阅读理解,再十一月份之前英语什么都不用管,做好这两件事就够了,英语最重要的事坚持和重复。我一开始就是一边背单词一边做阅读,阅读做的事1990到2004的真题阅读,对于阅读中的句子词汇是要不折不扣全部弄懂的,我都是头一天做完,弄懂,第二天早上再拿来读一读,看一看,记不记得住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这个过程一定要有要坚持!除此之外我每天还做两篇左右的模拟的阅读,用的书就是张剑的阅读150,这种阅读主要就是练手感,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没必要深究。从暑假开始就开始做04到19年的真题了,按照前面的计划每天一到两篇,做完了就再做一遍,一直重复到考研前,一定要注意错误选项和正确选项的不同,找出规律,这个听起来玄乎,做了三四遍自己就知道了,我真题一工作了6遍,今年英语四篇大阅读全对,当然在这过程中一定量的模拟题还是必不可少了,个人觉得张剑的那个150篇就够了(分为基础版和提高版)我只做了提高版,挺好的!十二月份开始做些英语的模拟试卷,自己算下时间,就当模拟考试吧。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原子结构、分子键合、晶体结构等基础知识。这部分需扎实掌握,因它是理解后续所有高级概念的基础。我在复习这部分时,会尽量理解和记忆每个概念的实质,不是死记硬背。我会利用各种图表和模型帮助理解和记忆,这样能更直观地把握知识点。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是我重点关注的内容。这部分涉及到各种化学反应机理、工艺流程,需理解并能够分析不同的合成方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我会凭阅读相关文献和实验报告,尝试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到实际问题中,以此提高自有的理解深度。
再者,材料的性质及其表征技术也是关键。例如,热分析、光谱分析、电镜分析等,这些都是了解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我建议不仅要熟悉每种技术的基本原理,还要熟练掌握其应用,比如如何解读实验结果,这对解决问题非常有帮助。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非常重要。理论学习之余,我会找些实验项目参与,或者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这样的实践经历能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很重要。我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定期进行模拟试题的练习,以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我也倡导小组学习,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解答疑惑,这种互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