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遗传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遗传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中国科学院遗传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复习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9月20多号收到书后打算从马原开始看,看了几页发现不仅看不进去而且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重点。于是开始找辅导班,马原部分我基本放弃了大纲,然后做相应章节的肖秀荣1000题,后期大概只完整的翻过一遍大纲解析。刚开始复习毛中特的时候特别喜欢听老师讲课,会讲很多毛爷爷的故事,然后看大纲做1000题,做1000题的时候我都是用铅笔做题,对过答案以后把错题的答案擦掉方便后面重做,这样完成了政治第一遍的复习。因为觉得自己马原复习的还不错,所以第二遍复习直接跳过了马原从毛中特开始,每天看1-2章的毛中特再看1-2章的近代史,同时把之前1000题里的错题重做一遍。完成第二阶段的复习就差不多到12月了,最后阶段主要以看肖秀荣时事小册子、研究真题、做背预测卷为主,市面上比较热门的预测卷上的选择题我都做了一遍(大部分都不像真题的感觉啊,不过就当巩固知识点了),然后按模块把近十年的真题选择题做了一遍,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照着大纲查漏补缺,这样差不多又过了一边大纲。考前也最好看一下真题里大题的解析,知道答题的套路。因为时间不够用,只背了一套肖四就上考场了,但今年的大题我也差不多都用肖四上的答案套上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就两点背单词,做阅读(当然是主要是真题)。单词我是用的何凯文的那本比较薄的词汇书,每天一个单元,雷打不动,早上起来一遍,晚上临回去看一边,不用刻意背,看一遍就行,就这样一直保持到考研前一天,这应该是我做的最好的一件事了,还有就是阅读理解,再十一月份之前英语什么都不用管,做好这两件事就够了,英语最重要的事坚持和重复。我一开始就是一边背单词一边做阅读,阅读做的事1990到2004的真题阅读,对于阅读中的句子词汇是要不折不扣全部弄懂的,我都是头一天做完,弄懂,第二天早上再拿来读一读,看一看,记不记得住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这个过程一定要有要坚持!除此之外我每天还做两篇左右的模拟的阅读,用的书就是张剑的阅读150,这种阅读主要就是练手感,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没必要深究。从暑假开始就开始做04到20年的真题了,按照前面的计划每天一到两篇,做完了就再做一遍,一直重复到考研前,一定要注意错误选项和正确选项的不同,找出规律,这个听起来玄乎,做了三四遍自己就知道了,我今年英语四篇大阅读全对,当然在这过程中一定量的模拟题还是必不可少了,个人觉得张剑的那个150篇就够了(分为基础版和提高版)我只做了提高版,挺好的!十二月份开始做些英语的模拟试卷,自己算下时间,就当模拟考试吧。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这是一门深入理解生命现象本质的学科。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酶的作用机制、代谢途径、DNA复制与修复、基因表达调控等都是其主要内容。我在学习时,注重理解和记忆基础概念,如氨基酸序列如何决定蛋白质结构,又如何影响功能;DNA复制的过程及其中的关键酶等。理论与实验并重,凭实验室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比如PCR技术的运用,我更直观地了解DNA复制过程。
遗传学则更多关注遗传信息的传递与变异。孟德尔定律、连锁与交换、基因突变、表观遗传等知识点需熟练掌握。我习惯凭构建思维导图来整理遗传规律,这样既能帮助记忆,又能清晰看到各知识点间的联系。遗传学的案例分析也很重要,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考。
学习这两门科目,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非死记硬背。生物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每个知识点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我常常尝试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去理解这些知识点,以此建立自有的知识体系。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凭做题和模拟测试来检验学习效果。
在实践中,我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将所学应用于实际,这我对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例如,凭参与基因编辑实验,我对DNA的调控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与导师和同学的讨论也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好方式,他们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能拓宽我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