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光学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光学工程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光学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将政治学习划分为两大环节:挑选题与论述题。在12月份以前,重心放在挑选题上,这个部分的价值多年来一直被广大考生所认同。由于12月后,培训机构会预测考试重点,购买参考资料并努力背诵,大部分人的得分差距不大。所以,在这种竞争态势下,选择题显得尤为关键,9月至11月应集中精力练习。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选择题,它要求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初学者可能感到困惑,这也是我建议跟班学习的原因,因为马原的分数比重最大,题目最难。正如我们的导师所说,一旦掌握了马原,其他科目就相对容易应对。而剩余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时事政治,主要依赖记忆力,这就需要个人付出持续的努力。
考研数学方面:
由于基础知识薄弱,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模糊不清,我觉得单纯看一遍教材帮助不大。对于线性代数,我强烈推荐李永乐编写的那本红色辅导书,它概括得极其精炼。我在打牢基础后开始做这本书,一直持续到六月。暑假是关键时期,我进行了全书的第二轮复习,这时我才感到做起数学题来稍微轻松了一些,但仍需依赖辅导书的帮助。到了十月,我开始接触真题,梳理常考知识点并集中精力学习,进一步巩固概念。随后,我进入了模拟考试阶段,不再查阅任何参考资料,设定时间自我测试,以此发现不足之处。数学是考研的关键,每天都要坚持做题,直至考试前一天!另外,我还做了660题,这本资料专门训练选择题和填空题,题目难度较高,涉及的知识点深入而细致。如果时间紧张,可以选择不做。
考研英语方面:
从3月左右开始进入正式的复习阶段,首当其冲的任务是记忆单词。由于我在词汇方面的表现平平,关于此部分的经验我就不再赘述。完成一轮单词学习后,我便投身于阅读理解的训练中,使用的资料是黄皮书,包含约68篇文章。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起初,我会逐个查找不认识的单词,但后来意识到这并非最佳策略。阅读理解要求全局理解,即使不能完全读懂,也能解答题目。到了暑期,我开始接触历年真题,尤其是2005年以后的,这些更具参考价值,因其风格与近十年的考试更为接近。务必按计划进行,即时分析(包括选项、单词、复杂句子和文章结构)。整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到11月左右。之后我又进行了第二轮,因为英语知识若不及时温习,容易遗忘。在初期,我挑选了一些真题范文来背诵,不必贪多,但一定要熟练,连标点符号都不能出错,考场上的时间可不容许反复查看。接下来就是构建个人的写作模板。网络上的模板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原封不动地抄写。需要替换其中的句子和单词,使用自己已经牢记于心的表达,让它成为独一无二的模板。我当时为大作文准备了四个模板,足以应对各种情况,事实证明这是有效的策略。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光学的基础理论是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包括光的传播特性,如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和折射定律;波动光学的基本概念,如波长、频率、振幅和相位;以及傅立叶光学中的衍射、干涉和偏振等现象。这些都是构建光学知识体系的基石,需凭大量的习题和实验去理解和应用。
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分析也是考试的重点。比如透镜系统的成像原理,需熟悉薄透镜公式,理解焦距、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实际的成像计算。了解并掌握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如显微镜、望远镜、激光器等,对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再者,现代光学的新发展,如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光纤光学等内容也不能忽视。虽然这些可能是考试的深度部分,但它们代表了光学的前沿领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不仅能帮助应对考试,更能为未来的研究打下基础。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是关键。光学并非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堆砌,是逻辑严密、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凭阅读教材、参考书,配合做题来深入理解概念,动手做实验帮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观感受光学的魅力。定期复习和讨论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不断巩固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