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过程工程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10月底开始看大纲,但是看了一遍后觉得啥都没记住,后来就放弃了。然后一直没动过政治,大概11月底,开始重新看大纲,当然只看哲学那部分,因为这块最难需要理解。基本上考前两周才开始背诵。当时买了肖秀荣的背诵版和最后4套题。狂背了两周,把肖的东西背了4~5遍,大家一定要记得这个时候其他科目基本已经定型,但是政治提升的空间很大。最后情况还算乐观,我政治考的还可以,虽不是很高,但还算满意,因为自己在政治上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付出了很多。政治的话,无需准备太早,考研大纲下来在准备就可以了。首先是仔仔细细过大纲解析,每次看完一章用《肖秀荣1000题》练,1000题要多过几遍,没时间的话后期可以着重看错题。政治备考的关键就是要重视选择题,因为大题大家分数都差不多,而且后期各种押题出来了也就无需准备太早。复习过程中,要推荐一本书《风中劲草》,不过它出的比较晚,等到小草出了就可以丢下大纲了。然后小草的话至少过个三五遍吧,一边看一边还是要跟着1000题练。这样的话选择题到最后就轻松很多。 等到12月份,各种押题卷模拟题全部出来的时候,我基本上是见一套做一套,然后对答案。等到最后肖八肖四出来了你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背了!尤其是肖四,大题要认认真真的背!由于政治没怎么下功夫,最后也考了这个分数我也真的是很欣慰的~
考研数学方面:
自大三上学期起,我开始阅读书籍,首选的是同济大学出版的第三版高等数学,尽管推荐版本为第六版。但我发现第三版已经完全满足我的需求,而且篇幅更短,排版清晰,相比第六版那些密集的小字,我看起来更加舒适,不容易感到头痛。因此,我选择以这本书作为主要学习资料。初次通读时,我专注于解决书中例题和部分课后练习题(通常会选择只做奇数或偶数题目,因为它们在概念上相似),目的是大致掌握知识框架,使自己心中有数。
进入强化学习阶段,数学的学习重点转向制作笔记、复习笔记以及研读张宇的18讲和9讲。
考研英语方面:
两个关键词:单词,真题。我觉得决定考研的人英语底子应该不会太差,熟悉单词是非常必要的。单词背多少遍都不为过,从几月份开始背单词都可以,因为重复背单词是王道。市面上出的阅读理解,像张剑的黄皮书,难度都大于真题。至少单词要过得差不多了,起码认真过完一遍之后再去碰真题,否则就是浪费。研究真题,研究比单纯做的时间要长很多,切忌阅读求量不求质。真题阅读,在对完答案之后一定要自己翻译一遍,看看自己和答案上的翻译有什么理解错误的地方,非常有效,当然也很花时间。推荐《考研长难句一笑而过》这本分章节对真题的长难句进行了死抠,还是很有助于句子结构分析的提升的。到了后期,作文要根据历年真题作文进行训练,最好写一个自己独一无二的模板,不要和市面上的雷同。其实大作文就只有三种,表扬、批评和各有利弊,各有利弊这里面还包含人生哲理类型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热力学、动力学、量子化学、统计力学和表面化学等五大模块。热力学部分,理解并掌握三大定律是基础,尤其是热力学函数如内能、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规律,这些对分析反应自发性极其重要。动力学则需理解反应速率、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的概念,以及Arrhenius方程的应用。
量子化学是物理化学中的难点,尤其是波函数、薛定谔方程和原子分子结构的理解。这部分需结合数学知识,凭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统计力学虽然抽象,但它是理解和解释宏观现象的基础,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配分函数。表面化学涉及到吸附、催化等环境工程中的关键过程,理解Langmuir和BET吸附模型是必要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记忆更重要。对每个概念,我都尝试从实际出发去理解其物理意义,凭做题来深化理解。例如,凭解决各种热力学问题,我更好地理解各种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对量子化学,我会凭画图来直观理解电子云分布。定期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物理化学的知识点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反复回顾巩固记忆。
,我还利用了网络资源,如Khan Academy、Coursera等平台的在线课程,它们提供了丰富的讲解和例题,帮助我深入理解难以理解的概念。我还积极参与讨论组,和其他考生交流,共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