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国海大数学科学学院应用统计硕士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中国海洋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起步时间稍晚,从九月启动,那时官方的红宝书还未发行。我选购了肖秀荣的1000题和精讲精练,肖教授在考研界颇有名望,个人认为他的职业操守相当不错,多年的政治理论教学经验使他独具一格。尽管年年预测试题的数量带有偶然性,但肖老师的书籍确实有助于构建整体的政治框架,因此我以轻松的心态阅读它们。九月和十月间,每天午后饭后,我会在小憩前浏览一次精讲精练,接着完成相应章节的习题并校正,大约耗时不足一个小时,算是初步了解。晚餐后,我会找出做错的题目,查找精讲精练中的相关知识点来深化理解,日复一日如此进行。
到了十一月,我着重关注了毛中特与近代史中关于最新政策的两章,因为它们非常重要,于是专门留出一个月仔细研读这两部分,同时也会兼顾其它章节。进入十二月上旬,我购买了各类预测卷和背诵手册,包括肖秀荣的八套卷、四套卷,以及任汝芬、米鹏、蒋中挺等人的资料,其他人出的卷子我只做选择题,肖老师的试卷则连大题一起练习,至于背诵手册,我并未深入使用,只是挑了些关键点记忆。此外,根据肖老师的卷子标记了重点内容。
十二月下半月,我每天早上八点至九点朗读精讲精练及肖教授强调的部分,以便加深印象。最终我的政治分数并不突出,不过在考试前的选择题模拟测试中,我能稳定拿到40分左右,毕竟考试成绩有时也取决于运气,所以我对此并无怨言。至少,在踏入考场的那一刻,我对政治科目充满了自信。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数学时从6月份开始复习的,从基础开始,从知识框架到专题训练再到最后的拔高,都非常有用。到8月中旬的时候才把数学第一轮复习结束。然后立刻开始做真题大全解。按照考试的要求,每天早上8.30------11.30做一套数学题,建议不要在做的时候看书。我当时复习完第一遍数学时,其实高数好多知识点也都忘了,然后做数学真题时,前10套也是漏洞百出,但是我还是坚持做下去了。前10年的题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比较偏基础,然后我基本上两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做完,然后花一个小时总结错题,将标准答案和自己写的答案对比,找错误的原因,不懂的就去问老师。做完前十年的题后,再做中间10年题时,就感觉好多知识又都回忆起来了,基本可以在脑袋里想出整个数学的框架了。然后从08年开始的真题,我觉得就开始变难了,然后基本上是三天两套题,或者四天两套题了。我觉得难点主要是曲线积分那计算复杂了,然后选择填空题有时候会出一些没见过的新题,不知道怎样下手,以及反常积分,和级数的一些选择填空题有点晕,偶尔还会出一点几年没考过的低频知识点,大题的话我觉得还算常规。做完数学真题已经是10月中旬了。这算是数学的第二轮复习了吧!然后开始第三轮数学复习,我把30年真题中所有的错题或者不熟的题(我在做题时,如果感觉这个题不熟,但是又能做的情况,我会做上标记,然后做完后再看看这个知识点)整理了一遍,粗心大意做错的题就看一眼答案,确定自己思路真的没问题后就过,然后对于动不了手,或者反复出错的题,我就将这些题订正到自己的错题本上。然后写下总结,就是如果下次自己再遇到这种题时,第一步,第二步应该怎样做,相当于就是总结做这些题的套路。第三轮完成后,我开始做张宇的八套卷,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做张宇8套卷。虽然8套卷的确很难,但是8套卷也比较全,就是8套卷基本覆盖了所有考点,包括好多低频考点,做8套卷是一个梳理知识框架的一个好机会。我当时做8套卷的方法是一套卷子分两天做,第一天只做选择题,做完后,马上对答案,分析做错的题。选择题是每个题都重视,不会做的先放下,做完后看答案。第二天是做大题,有的太难或者太偏的大题(真题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题)我就直接放弃了,后面看看答案,了解下解题思路就行。然后考前的两个星期,我看了看李永乐的6+2,只做了他的线代部分,然后看了看概率论的题以及曲面积分。其余的就没看了。这基本就是我数学复习的整个过程了。最后数学考的分数,也比较满意。
考研英语方面:
在整个考研英语复习的过程中,单词的学习应自三月起持续至考试结束,不间断。关于参考资料,我建议使用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系列。该系列依据实际考题中单词的出现频次来安排学习顺序,并通过词根词缀解析帮助理解,感觉既合理又高效。此外,王江涛的“十天搞定考研词汇”也是不错的选择,它基于艾宾浩斯记忆法加强记忆,与“恋练有词”有所不同,两者皆可单独采用,或者结合使用以加深印象。接下来是翻译、完形填空和新题型部分,这些并非主要焦点,在课堂上老师会结合长难句一起讲解,做题量无需过多,以历年真题为主即可。至于真题集,我极力推崇考研英语黄皮书系列,这在考研英语备考领域堪称权威,销量极高,与肖秀荣命题人系列齐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必须牢牢掌握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如随机变量、分布函数、期望、方差等。这些都是构建统计模型的基础。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中心极限定理、大数定律,这是理解和解释统计推断的核心。深入研究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如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t检验、卡方检验等,这些是进行数据分析时的常用工具。
线性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的重要部分,需熟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诊断和改进过程,包括残差分析、多重共线性处理、异方差性和自相关性的检查。非参数统计、时间序列分析、贝叶斯统计等内容也是考试的重点,它们在处理特定类型的数据或问题时有独特的优势。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至关重要。除了课本知识,还需凭R、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数据操作和模型构建,提升实际分析能力。海大的图书馆资源丰富,各种统计软件教程和案例分析书籍都能帮助深化理解。
再者,参与课程项目、科研实践或者模拟实验,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实战技能。例如,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公开数据集,或者参加数据分析比赛,这些都能使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升。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是保持知识鲜活的关键。凭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了解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及时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