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飞行器设计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飞行器设计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飞行器设计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还是我考的比较满意的一门,考完以后对了一下选择题答案,所以真的想说,考研,不到考完最后一科交完卷的那一科就不要放弃,不管平时的时候做题的正确率是多少,可能有时候那正确率真的让你自我效能感低到不行,可是有时候还是要“欺骗欺骗”自己:我平时把我不会都错完了的话,把那些模糊的知识点弄明白,考试的时候就不会错了呀?反正我平时的时候就是自己”忽悠自己的”,好让自己内心好过那么一点点。大概十月份买的政治红宝书,零零散散把红宝书看了一遍,看的过程中配套着1000题做,说实话,我1000题并没有做完,个人认为吧,1000题对检测、巩固知识点还是很有帮助的。一直以来,我坚信题目是做不完的,所以在知识点没有掌握的很好情况下我拒觉不停地刷题,本来想将红宝书在看一遍,但是时间真的不是很够了,主要是红宝书太细了,所以就开始看风中劲草,看了几遍我忘记了,反正就是一遍一遍的过,一直坚持到考试前,然后平时选择题(5套卷,4套卷)碰到考的比较细的知识点就查阅红宝书。顺便提一下,就个人而言,虽然说真题考过的点不会再考了,但是可以试着用真题中的选择题去揣摩下出题老师的思维,哪些答案是出题人的陷阱,以免自己在以后的题目中中计...我感觉考研就政治来说,考生还是蛮幸运的,因为蒋中挺老师和肖秀荣老师他们都有压到题目。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先说下教材,我用的是李永乐复习全书+基础过关660题+李永乐线代讲义+张宇真题大全解。复习全书几乎是人手一份。暑假是复习的黄金时间,一定要好好把握!时间节点问题,数学至少复习三轮。第一遍暑假9月之前,数学全书加讲义要过完一遍,中途有特别难懂的不必纠结,做上记号留到第二轮,能做笔记就做笔记,以后复习会有用。第二轮10月之前还是做复习全书和讲义,这一遍要力争每个问题都搞懂,尽量每一题自己用笔算出最后答案。这个过程可以配着其他习题做,张宇1000题或基础660什么的。660是本很神奇的书,我当时没有做完,里面考得东西很概念很基础,可就是不会。第三遍,国庆假期可以开始动真题了,按照老师说的买了30年真题。确实像老师说的,十几年前的题目,改一改十几年后又来考了。但这又花了我一个半月的时间,真题并没有全部吃透,时间不够还是别做30年真题,00年之后的就可以了。早年的卷子里积分类的可以做一做。卷子最好是成套地做,真题最具有权威性,一定要好好研究,至少做两遍。考试前两周如果真题做完了,可以做些别的机构的模拟卷,合工大超越五套卷不错,考试前书店会有卖,如果时间不够,只做真题也可以。然后就是真题模拟,留几份近年的卷子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模拟考试。
考研英语方面:
我几年没有接触英语,考了60分,只能告诉大家如何把英语快速的捡起。就是单词,这点非常重要,当时买了星火考研词汇、张剑锋的历年考研英语真题汇编及解析。建议把词汇每个章节记三遍,记不牢固的标记一下,然后进行下一章,同时巩固之前的觉得陌生的词汇。边读,边写,边记,一定要读出来。还有例句也要读。因为我们记单词是为了能够在句中读懂以及运用。当把整本考研词汇过了头脑几遍以后,就要练习历年的真题,先练习做一遍阅读,把错的题参考真题解析知道错在哪里,然后回归原文及各个选项,逐字读懂,这个其实就是单词再现的过程,把生单词标注,时不时来翻看。我当时做了05-10年这几套,因为后面的没时间做了。我觉得英语不需要买其他的阅读材料,珍惜真题就差不多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力学专业综合是一门深度和广度并重的学科,涵盖了理论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等多个子领域。理论力学是基础,它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振动学三大部分。理解牛顿三定律,熟练运用质点、刚体的动力学问题解决方法是关键。掌握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顿原理对深入理解和解决复杂力学问题有重要作用。
流体力学主要涉及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流体静压强、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组(Navier-Stokes方程)等。这部分需理解流体的流动性质,并能运用伯努利定理、动量定理进行计算。了解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熟悉流体力学中的重要现象,如湍流、边界层等。
再者,固体力学则关注材料的变形与应力状态。胡克定律、圣维南原理、弹性力学三大基本方程等是核心内容。要能分析杆件、梁、板壳等常见结构的受力情况,掌握应力应变分析,以及能量方法的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1. 理论结合实践:力学不仅仅是公式和定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或者分析飞行器的设计原理。
2. 数学工具的运用:力学问题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数学运算,扎实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基础至关重要。熟练运用这些工具帮你更好地理解和解题。
3. 定性和定量分析: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学会先用定性分析把握整体,再凭定量计算得出具体结果。
4. 反复练习:力学题目常常需细致的思考和精确的计算,多做题、多反思,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5. 学习社区交流:参与力学相关的学术讨论或论坛,了解到最新的研究动态,也有助于开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