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地质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长大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长安大学地质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复习我是开始最晚的,因为这门科目是回报投入比最高的,单位成本所能获得的收益是庞大的,你所需要看的也就是那几本经典的书。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也就是常说的政治红宝书,它是官方出版的书,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十分正规,十分正规,十分正规,重要的事说三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年真题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这本书,这本书的修订也代表着政治考研的指向标,必不可缺,其次是杨杰主编的《冲刺背诵核心考点》,这本书其实和肖老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内容差不多,但它的内容更加精炼,而且核心考点在书中都用不同字体或阴影注出来了,层次感比较强,因为我准备得比较迟就选择了更加精炼的《核心考点》,然后就是肖老的书了,《命题人1000题》试题和解析,《冲刺8套卷》和《终极预测4套卷》,这几本书全都是题目,而且是与真题十分贴近,具有预测目的的题目,《1000题》我做了两遍,在本子上做的,自己批改并用红笔订正了,而且也都对照考点把错题看了好几遍,《8套卷》我只做了选择题,大题只看了马原部分的题目,并浏览了一遍参考答案,《4套卷》不仅做了选择题,而且把所有大题都背了下来。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我英语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那时决定要考研后,就买了本单词书—红宝书。第一遍很痛苦啊,发现大部分都不认识,而且记不住,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看了,我个人觉得吧,单词要至少看10遍吧,反正整个考研复习中,学累的时候,就看看单词当做放松了。而且以后会看的越来越快,到后期我可以5天看一遍单词书。现在发现有些人在记单词时,喜欢抄写汉语意思,我个人觉得这个没必要吧。这样有点浪费时间,虽然有个翻译,但是其他的都是阅读,你只要大体读懂就行,而且有些单词是可以根据语境推出来的。阅读;那时也买了本阅读书,星火的阅读100篇,每天做一两篇吧。到后来发现那个阅读和真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觉得的复习还是要以真题为主,什么100篇,200篇的看看就行,看一下文章结构,不用太在意对错。真题;考研英语复习最重要的资料就是真题,这一点也不假。我买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做了三遍吧。作文;作文主要是结构和句子。可以背诵一些范文。我就是把老师的30篇范文都背了一遍。然后自己要写几篇,可以总结出一个比较通用的框架,这样考场上直接套用就行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壳构造现象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它涵盖了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图阅读、地质构造分析等多个方面。对这门科目,理解并掌握板块构造理论是基础,你需了解全球各大板块的分布、运动方式以及相互作用造成的地壳变形。地质图的阅读能力也非常重要,凭地图直观地看到地壳构造的分布情况,需熟练掌握各种地质符号的含义和使用。在学习过程中,多做实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动力地质学原理主要探讨的是地质体在内外力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化规律。这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营力过程,以及地震、火山、地壳变动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机制。在复习动力地质学时,理解地质过程的动态性至关重要。比如,理解风化和侵蚀的过程,需从微观到宏观,从物理到化学多个角度去思考。对地质灾害部分,除了理解其发生机理,还需掌握预测和防治的方法。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读、思、练”三者缺一不可。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构建基础知识体系;深入思考,尝试从不同角度解析地质现象;大量练习,无论是解题还是实地考察,都能帮助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也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巩固记忆,发现知识盲点。
我想强调的是,构造地质学和动力地质学原理并非孤立的知识点,它们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例如,构造活动往往引发动力地质现象,动力过程又会进一步影响地壳构造。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尝试寻找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会使理解更加深刻,也更有利于应对复杂的综合性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