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交大环境学院环境工程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前期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闲时看看书就可以,重点在后期冲刺阶段,把重点的那些章节的讲义看了看,真的很有用。十一月底肖八就出来了,做完肖八,我把自己经常出错的那些章节知识,又大致的看了看。十二月九号肖四出来了,就开始背每天下午背半套大题,背了八天。也有人两天从早上到晚上两天背完的,看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四套卷背完之后,就抽出了两个整天又重新把四套卷背了背。考前的下午和晚上又捋了一遍肖四大题,肖八的选择题和肖的时政选择题(我没买肖的时政小册子,拿的我同学的书只打印了上面的选择题),很幸运考试的时候碰到了一道时政原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无论是18年还是16年,都有许多人在这个科目上失利。要取得数学高分,我认为有两个关键因素:充足的练习和坚定的决心。首先,建议采用李正元和范培华合作的粉色封面全复习书,内容编排得当,难度适宜,并配有实用的习题集。此外,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是公认的优秀参考资料,毋庸置疑。至于小题部分,660题或1000题任选一本足以。完成一轮学习后,整理错误并重新做一次,接着就可以开始系统的强化训练。进入后期阶段,历年数学三的真实试题是必备的(尽管近年来难度有所提升,题型变化,但仍需重视)。另外,可尝试合工大超越五套题(13-18年)和共创五套题(15-18年),这些题目的综合性强,难度适中,非常适合考研者,如果有余力,不妨多做几次。如果还需要更多的练习材料,可以考虑《最后超越135》,李正元和范培华的《数学预测试卷》,以及李永乐的《决胜冲刺6+2》。关于坚定的决心:18年的考研中,我在最后十分钟凭直觉猜对了三道选择题,这不是偶然。面对难题时,保持冷静至关重要。如果你准备充分,感到困难,那么其他人也可能同样面临挑战。那些提早交卷的人未必就是高手,毕竟谁没算错过呢?大多数提前交卷的可能只是放弃了。当然,考前可以通过张宇的最后8套卷和4套卷来锻炼心态,让自己的心脏变得更强大。以上只是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考研英语方面:
有人主张应该重复做2到3遍历年真题,但效果如何因个人差异而异。我第一次做完后就记住了答案,所以对我而言效果有限。不过,你可以借此机会练习新题型和翻译,这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在网上能找到很多资源,并不复杂。由于我个人的英语底子不错,我在考研英语上的策略主要结合了几位前辈的建议和自身特点。背单词确实是个挑战,我尽力去记,大概看了1到2遍,后来还购买了张健的大黄本。其实,一套或两套真题就足够了,尽管有人说要反复做,但时间紧迫不容忽视。相比其他人,我每天投入学习的时间不算太多。首要的经验是专注做真题,并且多做几遍。其次,按照专题来学习,我先是攻克翻译,接着是阅读,然后是新题型,再到完形填空,最后是作文。每个部分完成后,务必进行总结,因为总结的重要性远胜于做题本身,要确保每个单词、每个句子结构都理解透彻,理解文章的架构和主旨,以及各种题型和应对策略。另外,之前提到了一位学弟分享的11年新东方视频课程,它是按专题讲解的,你可以选择在做题前观看,或者完成后回顾,依据自己的需求来安排。我当时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视情况而定。经常反思并调整复习策略也是关键。记住,英语的效果显现较慢,但持之以恒至关重要。希望大家能从不同观点中汲取精华,以自我为中心构建独特的方法论。如果英语基础较弱,推荐重温真题的阅读理解部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结合了生物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资源回收等方面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微生物的基本生理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是深入学习这门课的基础。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生长代谢等基础知识是必须要牢牢把握的。要了解各种常见环境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在环境过程中的角色,如硝化菌、反硝化菌、硫化菌等。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重点在于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比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等。这些技术背后的微生物反应机理、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控制策略是考试的常考点。理解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在理论学习的,多做案例分析和实践模拟。
再者,微生物生态学的知识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它涉及到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和演替,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相对较抽象,但凭阅读相关文献,理解和记忆经典的微生物生态模型,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也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熟悉常见的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方法,以及如何解读和分析实验数据,是提升综合素质的关键。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采取“理解+记忆+实践”的方式。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记忆关键术语和概念,凭实验或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并提升应用能力。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并弥补自有的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