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大稀土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投入在政治复习上的时间和精力恐怕是最少的。主要参考资料是必备的红宝书,还有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背诵本,接着是肖秀荣的1000题,最后阶段则是肖四、肖八和任四的冲刺试卷。政治复习资料不必贪多,因为实际上你不会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所有内容,各个科目都一样。能把手头的资料彻底掌握就已经非常理想了。大致的时间规划是从九月初到十月中旬,完成第一轮复习。我通常是每天研读一章红宝书(如果碰到思想道德修养或历史纲要这样的简单章节,可能会加快进度,一天读两章),然后做对应章节的肖1000选择题。做完了立即校对答案,标记出错的知识点,最好使用铅笔记录,以便后续重复练习。之后以相同的速度再过一遍肖1000,同时购买并阅读风中劲草,我总共看了两遍。接着便是购买冲刺卷和关注时事热点。冲刺卷的大题部分需要重点背诵。假如考试中出现类似你背过的题目,就能直接默写出记忆中的内容,其他题目则可以根据材料和个人理解自由发挥……坦白说,我认为在政治这门课上花费过多精力并不划算。专心致志地做两遍肖1000,最后熟记冲刺卷的大题,对政治无需过于担忧。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数学基础还算不错,建议初期多花时间在数学上,后期相对可以缩减时间。我的数学复习从7月份起每天4-5个小时左右,。一直到到十月初过了全书和36讲一遍,第一遍做全书很生涩,但不要紧,大家都这样,后来慢慢就好了。10月做了660,1000题挑着做了一半,其实1000题很多思路较偏,不是特别推荐,学有余力可以尝试。11月做了数学的30年真题,平均一套用时2h-2.5h,每天1-2套。很推荐真题,真题才是王道。12月做了30年真题第二遍和几套模拟卷,每天上午2套,控制在一套1h左右,但我大题没写过程,就最后用两年真题练了过程。其实我并不推荐模拟题,很难完全找到真题的感觉,我只最后做完所有想做的真题后才选了几套模拟题练手。也可以给最后一周留几套真题以保持手感。数学的复习不能,最好每天都做。
考研英语方面:
如果基础是不很好,英语复习建议尽早开始。完形填空和新题型。这一部分可以不用太着急开始。十月份我先开始了完形填空专项训练,从1997年-2012年。刚开始错误率很高,大概做了五篇之后,可能找到了做题的感觉,之后做题都是错两三个,基本都在五个以内。新题型的话,总体难度不是很大,做了做历年真题也有些收获。10月中下旬-12月把完形和新题型真题反复做了三遍,这一板块也没有做别的模拟练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质年代学是地质学的基础,理解并重要的地质时期及其特征是必要的。例如,古生代的生命大爆发,中生代的恐龙时代,以及新生代的冰川期等,这些都为揭示了地球历史的演变脉络。要熟悉地质年代表,这对理解地层的相对年龄和绝对年龄至关重要。
地质构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地质学基础的重点。这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质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的识别和解释,以及地质图的阅读和解读。这些都需凭大量实践和案例来提高,比如进行野外实习,实地观察地质构造,增强对地质现象的直观感知。
再者,矿物学和岩石学也是关键部分。要能辨识常见矿物,理解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如何组成了各种岩石。了解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和特性,帮助理解地壳物质循环和地表变化。
地球动力学和地质灾害的知识也不可忽视。理解地壳运动的动力来源,预测和评估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这些都是资源与环境领域的重要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结合教科书和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如地质学数据库和在线课程,丰富知识体系。做笔记、画概念图帮助记忆和理解。实践操作,如制作地质模型或参与实地考察,提升应用能力。定期自我测试,巩固所学,并及时解决疑问,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