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凝聚态物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凝聚态物理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凝聚态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到了11月末,肖秀荣的八套卷就会发布,他的试题设计相当规范。我在完成了1000题的练习后,选择题得分稳定在38分上下。考虑到时政部分,只需要肖秀荣的时政手册就够了,熟悉其中的时政题目就足够提升分数。在掌握了时政后,我的选择题得分提升到42分左右。如果想要争取政治达到80分,那么肖八的大题也需要精选一些来背诵。进入12月,肖四问世,大题部分应尽可能全面地去背诵。徐涛的小黄书则在11月底出版,一旦拿到手就要立即开始背诵,因为它的答案表述更佳,条理清晰,朗朗上口。如果你对只依赖肖四有所顾虑,我推荐两者都购买并比较着记忆,我自己就是这样操作的。至于其他的模拟试题,我没有时间去做,我已经充分利用了最精华的两大政治资料,其余的时间我都留给专业课程的学习了。
考研数学方面:
题型为主进行复习并不是我否认这种学习模式,我自己也会穿插用这种学习模式,也是因为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做啥都会的境地,但我所坚持的学习路线可能与你有所不同,一般会从掌握原理的知识层面后辅以题型总结进而达到对学习有所助益的效果,而单纯就题型而学习题型,我是不推崇更应该说是反对的,拿一个最近的真题例子说明,比如2018年数学一、三的中所出现的那道概率论试题中的出现了一道“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题型,而就以往的复习全书中都是“离散+连续”(2016、17年)或者“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我查阅过所有的题型类书籍,都没有一本书籍有过对此类题型做过说明,这不应该说成是又出现了什么新题型,因为就这道题目考察的本质还是我们所学过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从知识原理层面它不属于超纲题,但就题型而言,它反而是一道“超纲题”,倘若一本题型类书籍仅仅依赖题型就想涵盖所有考察内容,不仅是在降低研究生入学的门槛,也是在侮辱命题老师的水平,但就近几年的真题而言就是最好的说明。说到这,我相信你该明白的问题也就明白的差不多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水平普通,备考时我专注地做了从2003年至2019年的历年真题,我认为词汇积累至关重要,它是学习的基础。我在记单词上时断时续,主要精力放在了生词的记忆上。我一共刷了两遍真题,目的是深度理解命题人的思路。早早开始准备写作,我背诵了2006年至2019年的大小作文真题模版(出自黄皮书张剑),还额外研读了王若平的考研作文。这些内容我都倒背如流,所以在考场上写作相当流畅。考试时,我舍弃了翻译部分,完形填空也是全部猜测答案,一次性涂卡,我把剩余的时间都留给了阅读理解和作文,其中作文我会先打草稿。我的答题顺序是先写作文,接着是四篇阅读和新题型。最让人头疼的是阅读理解,文章在一页,题目在另一页,不断翻页实在影响效率。特别提醒,阅读理解是关键,务必投入大量精力去钻研!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量子力学的核心是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理解光和物质既表现为粒子又表现为波动的现象,这是进入量子世界的敲门砖。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则揭示了不能精确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这一原理对理解原子和分子的行为至关重要。
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它描述了一个量子系统随时间演化的状态。解这个方程,得到粒子的波函数,从计算出其可能的能量、位置等信息。这部分需扎实的微积分基础,理解和应用各种边界条件来求解问题。
再者,量子力学中的算符理论也很关键。算符对应于经典力学中的物理量,如动量、角动量、能量等,它们的作用就是对波函数进行线性变换。掌握这些基本算符的性质和运算规则,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测量在量子世界中的特殊含义。
了解并掌握量子力学的一些重要模型,如氢原子模型、谐振子模型、泡利不相容原理等,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实际物理现象。量子力学中的态叠加原理和纠缠态则是量子信息科学,比如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的基石。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和实践应并重。一方面,要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不断做习题来巩固知识,尤其是一些经典的例题和问题,帮助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另一方面,参与实验课程或模拟实验,直观感受量子现象,能够加深理解。
我还建议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在线课程和论坛,扩大视野,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多和同学、导师讨论,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会带来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