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推荐资料包括《大纲解析》、《肖秀荣命题人1000题》、肖秀荣的时事政治资料、8套卷以及最后4套卷。首先,花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通读《大纲解析》,每读完一章即完成相应章节的《1000题》。第一轮结束后,浏览历年真题,侧重于选择题部分,主观题可略作参考。进入第二轮,依旧以《大纲解析》和《1000题》为主,如果条件允许,可考虑添购《风中劲草》进行记忆,这本书相当于政治内容的精简版,是否购买取决于个人需求。接下来,按时序学习时事并进行模拟试题的练习。政治复习至少需两轮,随着复习深入,投入时间会逐渐增多,最终阶段需要大量背诵模拟题和预测题,以保证考试时能有充分的答题素材。特别提醒视力不佳或写字较小的女生,在解答大题时尽量书写清晰,加大字距和行距,这样既能提升阅读体验,也能在有限的文字中展现更多的内容,既高效又省力。
考研英语方面:
接下来,我要分享一下一个英语水平欠佳的人如何备考研究生考试并获得理想成绩。在9月份以前,我和许多人一样,埋头苦背俞敏洪的《考研英语词汇》。初次翻阅,我发现至少三分之二的词汇对我来说是陌生的。经过两个月的奋战,我终于完成了第一轮,满心欢喜地准备开始第二轮。然而,当我重新翻开书页,发现熟悉的单词依然熟悉,陌生的依旧陌生,之前的辛苦似乎毫无成效,顿时感到无比沮丧,因为英语是我考研的最大障碍。
我意识到,这样的学习方式无法持续,按照这个速度,即使到了考试那天也无法背完整本书。于是我审视了自己的英语弱点,发现词汇量匮乏是最突出的问题。因此,我认为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记忆历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中的生词来提升效率是最好的策略。我在书店找到了一本《历年真题阅读理解精读笔记》,它列举了每篇文章的核心词汇和超出大纲的词汇,非常适合像我这样基础薄弱的人。起初,我每天只读两篇,第一次阅读通常会全部选错,偶尔运气好能答对一两道。接着,我会直接背诵后面的单词,再次阅读并答题,这时正确率通常能提高到全对。所以,我认为考研英语的关键在于词汇,特别是常出现在历年真题中的词汇。一旦掌握了这些词汇,解题就会变得相对轻松。
从9月到10月,我专注于真题阅读理解,并专心背诵后面的词汇,按英语(一)的模式进行复习,目标是积累词汇。到了12月,我转而使用蒋军虎的《精读80篇》,以做阅读模拟题为主,同时也为写作做准备。在考研英语中,写作占据了重要地位,且容易拉开分数差距,值得投入精力。由于我的英语基础弱,短时间内掌握高级词汇和句型并不现实。于是,我选择了历年真题的一些优秀范文,记诵其中的好句子,写作时尽量运用它们,比如替换名词或动词,确保语法无误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使用高级词汇,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及格。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文学语言综合知识”,这门课涵盖了词汇、语法、修辞等多个方面,要求对汉语有全面且深入的理解。我认为,每天坚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提升语言敏感度的最佳方式。需系统地复习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如词性变化、句式结构等。掌握一定的语法学理论,如生成语法、功能主义语法,能帮助在分析语言现象时更有条理。
“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则涉及到广泛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框架。对中国古代文学,要精读代表性的诗词文赋,理解其艺术风格和社会历史背景;对外国文学,关注主要流派和重要作家,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文艺理论部分,要熟悉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理论,理解它们如何影响和解读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尝试自己分析文本,形成独立的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做笔记,整理出每个时期、每个流派的主要特征和代表作品,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定期回顾和总结,确保知识点的记忆牢固。参与讨论和交流也很重要,激发新的思考,深化理解。
模拟试题的练习不容忽视。凭历年真题,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复习。答题的时间管理和逻辑构建也是需训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