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土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山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专注于完成所有市面上能找到的模拟试卷中的选择题部分,这项工作始于10月中旬。接着,我会复习这些题目中涉及的概念点,并观看了一些针对模拟卷选择题的讲解视频,通常是每天解决两份试卷,总计完成了大约50余份。在最后阶段,我在肖8和肖4上的平均得分约为40分左右(因为这两份试题相对较易)。对于主观大题,我选择了徐涛的小黄书作为背诵资料,只需专心记忆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高数的过程蛋是好疼的,因为有的部分根本看不懂,就学了一些很有用的结论,或者是关于做题方法类型的,或者是对于课本定理的理解加深的,我把这些都抄下在笔记本上,过个三五天,把具体题解忘了后,再试图用这些方法做这些题,不会做又继续看,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完全会做了为止。完成这个过程后,全书第一遍就感觉无压力,很轻松做得。课本有些例题和课后习题里会证明一些很有用的结论,这些结论在做题的时候很有用很方便,因此特别注意记忆。最后花了快两周的时间做了660题,因为那个时候主要在攻专业课,考试时间也快到了,一天也最多只能做两三个小时,所以比较仓促,没有很好地反思总结,没有达到做的目的。真题一天一套,也是因为时间来不及了。不过有前面很扎实的基础,完全不虚。因为前面反复做题,大部分题是很熟练的,所以做起真题等各种题的时候是可以很快的,考试的时候完全可以做完。
考研英语方面:
最后关于英语,想谈谈我亲身经历的教训,今年英语的高分比比皆是。因为长时间没有做过一整套的题,对于时间安排很欠妥当,答题时先是写大作文,打了草稿,然后在答题纸上抄写,这样用掉了70分钟,接下来十分钟做了完型,然后阅读答得很是匆忙,最后一个半蒙半答,之后阅读C和翻译更是手忙脚乱,交完卷子心情真是沮丧至极,甚至不想参加第二天的专业课考试了。最后得到七十分就答题的情况来讲也算是差强人意了,只能感谢命运和运气了。所以,我建议在考前几天绝对有必要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一整套题,不用对答案不用计算自己能得多少分,你要做的只是弄清楚自己在每个模块上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在一定的时间内怎样提高答题质量,作文不需要打草稿,但是重要的句子和逻辑结构以及一些比较难写的单词,建议简单列一个提纲,然后直接写在答题纸上,书写要规范整洁。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土力学主要研究的是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以及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规律,这是所有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比如,了解土壤的颗粒大小分布、含水量、孔隙比等基本参数,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土的压缩性、剪切强度和渗透性等特性,这些都需扎实的理解。
掌握土体应力应变关系是核心内容之一。包括有效应力原理、剪切强度理论,如莫尔-库仑破坏准则,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工具。对土体的弹性、塑性和流变行为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再者,基础工程部分则更偏重实践应用。比如深基坑支护设计、地基处理方法、桩基础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原则等,这些都需结合土力学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对这部分,建议多看实例,凭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对理论知识,不仅要熟记公式,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对实践应用部分,凭做题和模拟设计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这对长期记忆非常有帮助。
实验和实地考察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中山大学的实验室设备齐全,有机会的话,亲自进行一些土工试验,直观感受土的性质变化。实地考察工地,观察各种基础形式的应用,能够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具体。
不要忽视课堂讨论和团队合作。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会带来新的启发。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也是研究生阶段需培养的重要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