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海岸带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河海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海岸带资源与环境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河海大学海岸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3月份就开始准备了。每年政治的毛中特部分会变动很大,但是另外3本书的变化就很小了。因此从3月开始到9月之前,我按照马原—近代史—思修—毛中特的顺序进行学习,我还做了阮老师的1000题和近10年研考政治真题的选择题部分。做完选择题,我会认真的对答案,并且在旁边批注自己之前并没有注意到的知识点。基本上在8月份中旬的时候政治的1000题、10年真题的选择部分,以及大部分的强化阶段课程我都已经完成了。在距9月开学的还剩半个月时间里,所有选择题里面批注的曾经疏忽的知识点以及上课中遇到的难点我都重新抄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并且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次序,方便自己后来的记忆。在这个阶段,政治我是没有背诵的,只理解了考点。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是从8月上旬开始复习的,第一阶段到9月中旬,主要任务是翻看自己考研的数学笔记和复习全书第一遍,笔记是课本基本知识点,对于数学一定要把数学课本吃透,不能放过一个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其实考研的绝大多数题目都很基本。全书自己每道题我都亲自做一遍,用折叠卡片盖住答案,会做的和不会做的都做上标记,为第二遍全书复习做准备。对于实在没有思路的题目可以先放过,然后第二天再看直到明白解题思路和用到的知识点。第二遍全书从10月份才开始的,还是从头到尾把全书做了一遍。对于第一遍会做的大都只写下大体步骤,不会做的再详细做一遍,大概到11上旬结束吧。第三遍结合课本进行知识点扫盲,然后做真题,由于时间紧张,只做了一遍,后悔了。后来就又做了合工大五套题,个人感觉没多大用,并且还有错题。就这样晃眼间到了考研战场。建议:数学是拉分的科目,一定要做好复习规划,做到每天都有收获。
考研英语方面:
掌握英语的关键在于词汇,我反复研读了单词书大约七八次,后来还额外攻克了一个不同版本的单词表。务必细致地对待历年试题,初次接触时可按部分分阶段练习,比如一段时期专攻阅读,另一时段专注新题型,以此找出错误源头,深入剖析题目。进度不必急于求成,关键是充分利用这些真题。第二轮练习时,应严格计时,以培养整体的答题节奏感。同时,你可以标注出那些复杂的长句,亲自翻译,梳理语意,这不仅有助于发现理解偏差,还能提升翻译技能。更重要的是,尝试模仿这些句子的表达方式,在写作中运用。我发现,相比阅读,英语作文更易于拉大分数差距。今年考试时,我因花近一个半小时完成作文,导致阅读部分表现欠佳,有不少疑虑。然而,最终成绩并不像预想的那样差劲。我想,这多亏了我的作文投入较多精力。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材料力学涉及到许多基本术语,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这些概念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所以你需确保对它们有清晰的理解。掌握弹性体的基本性质,如胡克定律,也是必不可少的。
掌握应力和应变分析的方法。这包括平面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分析,以及三向应力状态下的Mohr圆的应用。对复杂形状的截面,了解截面法和扭矩图的绘制也非常重要。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工具。
再者,熟悉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同材料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各不相同,理解这些差异并能运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将有助于你更好地预测结构的响应。了解疲劳破坏和蠕变的概念,对理解和预防工程中的失效问题很有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做大量的习题是提升解题能力的有效方式。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难度,不断挑战自己。每做完一题,都要反思解题思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模拟试题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帮助你适应考试的时间限制和压力,提高答题效率。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尝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程案例中,例如桥梁设计、建筑物的稳定性分析等。这样不仅能巩固理论知识,也能培养工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