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教育学部学科教学[数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实际上,我认为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个科目中,政治是最不必过于忧虑的一项。考研政治的核心是对公民教育和爱国精神的考察,这一点我们应该明确。我在十月份启动政治复习,初期主要是梳理知识脉络,大致浏览相关资料,直到十二月之前,无需过分专注于简答题的准备,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其他科目。接近考试的一个月,我会购买诸如序列三、序列四等参考资料,同时添置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预测卷和八套冲刺卷。重点在于选择题部分,今年的考试中确实有几道题目与这些资料中的选题相似。我建议考生们将更多时间投入到选择题上,我自己大约是在十一月底至十二月初才开始专门练习分析题。
考研英语方面:
我学习英语的方法比较愚笨,真正开始复习英语是去年暑假,买了本郭崇兴的单词书,具体名字不记得了,就知道是按在考研中出现的频率编排的,例句也都是真题中的原句,我感觉很好。我每天花整个半天在英语上,一直坚持到考研前一天。当时把上面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全部用A4的纸超了一遍,每个词后面也抄了个例句。不停的滚动式复习,每天2小时左右,大概到了10月,背了有5遍左右了,然后就放慢了背单词的步伐,但是每天还是看,就是不看那么多。剩下的1个多小时,就做真题的阅读,不是分开做,是每次一口气作完一年的四篇,然后慢慢分析。大概到了10月,全部都做完了。然后开始第二轮,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我把每年的都阅读都逐句逐句的翻译,写再本子上,然后把自己的翻译跟张剑黄皮书的翻译对比,其实这样很好,既锻炼了翻译,又能细细的琢磨每个句子,不放过一个盲点。同时也分析后面的选项,我把整个十年考研题目的每个选项按照主旨题,观点题,细节题,……分类,抄在本子上,带上自己的理解和总结,以探究每种题型的规律。英语阅读一定要好好总结,里面有很多规律,某种程度上说,阅读更考的是一种技巧。这样分析阅读的速度是每2天弄完一篇阅读。这样弄完大概也就12月了,开始准备作文了,我采取的回译,先把原文翻译成中文,再把自己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和原文对比,发现那个差距大的啊,然后更是深切的感悟到文中的好词好句是多么的好。我把自己觉得好的句子都背下来。大概到了12月中旬时候我把学习英语的时间放到了下午,和考研时间一致。语言到最后是靠语感的,所以最后一个月我每天都读,读阅读读作文,每天读1个多小时。同时也经常练习作文,张剑正版的模拟题里面有赠送的仿真题的答题卡,我把复印了十几份,每隔一天写一篇作文,格式怎么布置,大概写多少行,等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其实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是可以用模版的,万变不离其宗。到最后15天,我开始做张剑模拟题,分数不重要,关键是安排时间,找感觉。要强调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把新题型和完型翻译弃之不管,我都顺带着看,总结,但没像阅读那样画那么多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教育综合”,这门科目涵盖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些理论基础至关重要。我建议先通读教材,把握各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框架,再深入研究每个主题的关键点。关注教育热点问题,如教育公平、素质教育等,这将帮助你在论述题中展现出对当下教育环境的理解。做笔记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好方法,整理出每章的重点和自有的理解,复习时会更加高效。
“教育实践与方法”更注重实际操作和应用。你需理解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并学会如何按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选合适的方法。我建议找些真实的课堂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自己面对这种情况会如何处理。熟悉教育评估技术,如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你尝试设计一些小测验或作业,模拟实际的教学评价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例如,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与实际教学情境相结合,思考如何运用到课堂上。对教育实践与方法,多看教师的专业发展书籍,了解优秀教师的成长路径,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教学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寻找实习机会或者参与志愿者教学活动,能你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增强应试能力。这样的经历也会为面试增添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