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川大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四川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当十一月来临,考研的脚步逐渐逼近,我们便切换到备考的高强度记忆模式。在这个阶段,最主流的参考资料组合是“风中劲草”配合“肖八”与“肖四”。风中劲草专为选择题设计,书中的关键点用各种颜色标注,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个人仅浏览了一遍,但身边的许多同学都反复研读了数次。它的内容精炼,我也是反反复复地背诵,直至能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因此,我的体会是,选择那些让自己更容易理解和适应的资料更为重要,质量胜于数量,关键是真正领悟。对于“肖八”的选择题,它们可以帮助发现知识盲点;而“肖四”的大题则是每年考试的核心部分。历史数据显示,“肖四”常常命中一些大题,今年也不例外,它预测了几道大题的主题。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虽然材料相似,但问题的角度可能会有所不同。针对今年的试卷,我觉得单纯抄袭“肖四”的答案并不理想,最好是结合题目材料,用自己的思考来回答。尽管如此,我还是坚信熟练掌握“肖四”至关重要,因为它的答案确保我们在考场上有足够的素材,并能灵活地转化为个人的知识输出。
考研英语方面:
从17年的一月份起,我开始了词汇的记忆工作,到了三月,我开始跟着朱伟的《恋恋有词》学习。到了七月份,我已经大致完成了第一轮的学习,同时我也辅以红宝书的单词来记忆,这两项任务并行进行。在那些没有课程的午后,我会专心致志地攻克1997年至2007年的真题,每天坚持一篇阅读理解。由于基础薄弱,初读时我并未期待能完全理解文章内容,而是把遇到的生词圈出来,待完成后再查阅并核对答案。次日,我会回顾前一天的单词,继续推进新的阅读。这个过程相当缓慢,但单纯的单词记忆确实单调乏味。第一轮结束后,我重新开始第二轮,这次我专注于解析句子结构,找出犯错的原因。这时,每天做两到三篇阅读,难度逐渐增大,我几乎把整个下午都献给了英语学习,那是一段极其艰难且煎熬的日子。由于时间紧迫,我紧接着开始了2005年后试题的练习,依然遵循先前的方法:第一遍标记生词,同时也复习1997至2005年的题目第三遍。第二遍我开始仔细分析,第三遍再深入剖析,第四遍则集中精力于错误部分,反问自己为何出错。我特意保留了一些历年真题作为后期冲刺阶段的模拟训练材料,这些我重复做了两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哲学通论是对整个哲学领域的一个全面概述,它涵盖了从古至今的各种哲学思想和流派。在复习这个科目时,我认为首要的是构建一个清晰的时间线,理解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哲学家及其主要观点。例如,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近代的笛卡尔和康德,到现代的尼采和海德格尔等。他们的核心思想和理论要能够熟记于心,并能理解他们之间的影响和差异。对哲学的基本概念,如实在、知识、道德等,需深入理解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哲学史的学习则更侧重于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具体哲学家的思想深度研究。这里的关键是要有深度阅读的能力,特别是对经典原著的理解。我会建议大家挑选几本重要的哲学原著进行精读,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理解每个时代哲学发展的背景和社会环境,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哲学家的观点为何产生,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后世。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荐采用“阅读-笔记-讨论”的循环模式。阅读原著或教材,做详细的笔记,将复杂的内容简化为自有的语言;与同学或导师讨论,凭辩论深化理解;定期回顾笔记,整理思路,形成自有的哲学见解。
练习写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尝试撰写哲学论文,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哲学观念,这样既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帮助你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对这两门科目,持续的思考和反思至关重要。哲学并不只是记忆事实,是要学会提问,挑战既有观念,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始终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对知识的热情,你在考研的路上定会走得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