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应用化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化学科学学院应用化学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应用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这门课程的投资回报率相当可观,我在七月下旬才开始学习,觉得时间绰绰有余。我主要依赖肖秀荣的精讲精炼,每学完一个章节就会配套完成一千题的相关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较为复杂,所以我在这上面花费了一些时间,而其他章节则相对较快。进入十月,我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并用接下来的一个月仔细重做了全部的一千题。紧接着,我用一周的时间专注于历年真题的选择题和马原大题。十一月,肖八发布后,我集中精力只做了选择题和马原的大题目,其余的大题大致浏览了答案。到了十二月,随着肖四的出版,我就进入了疯狂背书的阶段,肖四的内容是必须熟记的。在备考后期,我重点记忆了肖四的大题,这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考研数学方面:
初次翻阅整本书时,可能会感到挑战重重,遇到许多不懂的题目,这是很常见的经历,不必沮丧,保持冷静,耐心地逐步推进。等到你第二次阅读时,你会发现大多数问题都已经迎刃而解。如果可能,利用暑假期间力争完成《复习全书》的两轮阅读,即使时间紧张,至少也要确保完成高等数学部分的两次复习。从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每天安排一套张宇的历年真题,02年以前的试题较为简单,你可以选择一天做两年的量;而对于02年及以后的,保持每天一套的节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务必确保每天早上用三个小时的时间完成练习。提前网购一些空白纸张,在纸上列出解题步骤,养成整洁打草稿的习惯,这对考试现场大有裨益。同时,每天都坚持温习你的笔记。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一直采用分模块的方式复习,首先专注阅读,接着是新题型,再来是完形填空,最终才处理作文。然而,我没有全程模拟真实考试来练习,尽管我能妥善管理每个部分的时间,可到了实际考试那天,我发现时间严重不足,以至于完形填空来不及做,我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只能随意猜测答案。你们千万别重蹈覆辙,别让分数白白溜走。我的客观题只丢了一分,剩下的18分主要失在翻译和写作上。我认为写作占据了大部分的分数,而完形填空和翻译则无需过分操心,多研究历年来的阅读理解文章会更有帮助。我的策略是,每天都坚持限时完成一篇文章,随后逐句翻译,虽然我没把翻译内容写下来(觉得这样做效率低),但我会在书上标记出我不懂的句子,并且查阅解析以理解生词。这样的深入学习大约需要两小时,最后再仔细分析题目,无论是错误还是正确的选项,都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到写作,我记得那些清晨,我在教学楼的顶层诵读,声音回荡,仿佛三天都未曾消散……事实上,我已经很重视写作了,可惜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记忆中的优美句子就像解放西路的美景,当时觉得惊艳,但到考试时却一片空白。至于书法练习,我也尝试过,起初还行,但在紧张的考场上,我的字迹就暴露了原形。如果要练字,务必提升速度,让它融入日常生活!
考研专业课方面:
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物理化学涵盖热力学、统计力学、量子力学、动力学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的基础概念都是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石。例如,理解熵、焓、吉布斯自由能等基本热力学函数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分析化学反应方向性和平衡常数计算的前提。同样,对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泡利不相容原理等概念,也需有清晰的认知。
公式和定律的理解与运用。物理化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定律和公式,如克劳修斯-克拉珀龙方程、朗缪尔吸附理论、玻恩-哈伯循环等。这些公式不仅仅是计算工具,更是反映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理论框架。需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不仅仅是机械记忆。
再者,重视实验和实例。物理化学的学习不能脱离实验,凭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比如解释环境污染物的行为,或者设计新的化学反应路径,都能使知识更加鲜活,也更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工具的运用。物理化学涉及到大量的数学运算和解析,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提高数学能力,熟练运用相关数学工具,是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极其重要。我会定期整理笔记,构建知识体系,并尝试解答课后习题,甚至模拟试题,以此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