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工程技术学院地质工程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个人倾向于重视英语真题超过政治,因为每年的政治时事都有所不同,故深入探究往年的题目并不那么必要。不过,购买一套试题集来熟悉材料题的答题技巧和模板是有帮助的。在我看来,政治复习的启动时间不必过早,九月开始就足够。我发现大纲涵盖的内容过于广泛,所以我采取的方法是,通过做近几年的选择题来大致把握试题的趋势。接着,我会配合使用1000题,逐个单元进行练习。每完成一个章节,我会依据答案解析,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中查找相应知识点,简单易懂的部分快速浏览,复杂或关键点则向老师请教并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上,便于随时查阅和诵读,早晨用半小时来强化记忆。完成1000题后,务必回顾错题,并多次温习。如果还有余力,可以尝试1500题等额外练习。到了复习后期,最重要的就是!肖四!每一个问题,尤其是大题,都要!背!透!彻!如果有空闲,也推荐背诵肖八,因为它与肖四有不少重叠内容。
考研数学方面:
我数学基础薄弱一点,数学的学习也分了基础期、强化期、冲刺期。由于好几年不学,高中数学忘了一部分了,所以我是从最基础的开始学的,奉劝基础还行的同学就直接上高分吧!我基础差做不会,然后就重新看课本,这才弄懂了不少,我是把基础的先写了,提高篇后写跟基础的错题一块写的。我写的时候会用不同的记号笔标明错题、陷阱题、重要题目等,下次再做心里有数,然后再强化期把高分过了四遍,我反正觉得题不在多,在会在精,体型就那么个体型,翻来覆去举一反三即可。然后巩固期和冲刺期再看真题,真题一定要好好做,错题反复做,真题参考价值超过任何资料和模拟。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有一定的基础,事实上,我在英语上的准备时间最长……毕竟对我来说,研读专业书籍比做阅读理解更为艰难……从1998年到2005年,我反复做了两次英语题目,接着从2005年到2013年又做了三次,再到2014年至2019年,我竟然做了四次……这足以表明我对英语的“热情”有多高……但我并不推荐大家都效仿我这种狂热的方式,毕竟时间是宝贵的,专业课程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然而,我想重点强调的是,真题确实至关重要,不要盲目去做模拟题,因为真题有着它独特的命题逻辑,而习惯于模拟题的思维模式会对你的实际考试产生影响。真题值得反复练习,如今英语的难度有所提升,因此多做一些英语真题是非常有益的。坦白地说,我的专业课分数并不理想……但这里我还是想重申,天道酬勤这一原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程力学主要分为静力学与动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部分,主要探讨力系的平衡条件,如三力平衡原理,力矩平衡原理等,这些都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础。动力学则涉及到质点和刚体的动力学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内容。这两部分都需深入理解和熟练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建立物理模型是关键。无论是静态问题还是动态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明确的物理模型,再运用理论进行分析,能大大提高解题效率。例如,在处理结构受力分析时,需将实际结构抽象成力学模型,凭平衡方程求解各部分的应力和应变。
,重视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理论知识需结合实例来深化理解。我会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案例,参加实验室的实践活动,亲手操作一些简单的力学实验,这使我对理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做习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尤其是那些有挑战性的题目,它们能够检验理解和应用能力。
再者,理解和掌握各种定理、公式以及它们的推导过程至关重要。比如欧拉-伯努利梁方程,不仅要知道怎么用,还要明白它背后的物理意义,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灵活应对。对一些复杂的计算,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如MATLAB,也能极大地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精度。
好的团队协作和讨论氛围也很重要。我和同学们经常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解答疑惑,这种交流不仅拓宽思路,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