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类脑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启动政治复习的时间不必过早,九月开始完全适宜,那时可以按照新的大纲进行学习。初期专注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并浏览过去十年的真题中的哲学题目,其余题目则无需过多关注,因为每年的出题角度都有变化。如果时间紧迫,即使到十月才开始全面复习政治也是绰绰有余的。在选用的教材上,我选择了四本书,包括真题集、大纲解析、考试分析以及序列二。接近尾声时,我在网上找到了精简版的考试分析,这就是我全部的参考资料。
对于客观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已经相当理想。如果你想达到同样的水平而不愿投入太多时间,大纲解析是一个很好的选项。尽管有人批评这本书的重点不够鲜明,但考虑到它的篇幅有限,即使重点不明晰又能如何?每天阅读三十页,十天就能完整过一遍,反复读三四次,再加上做一些序列二的练习题,选择题的准确率应该能达到八九不离十。这种方式比啃那些厚重的辅导书籍高效得多。
我个人的习惯是先通读书本,按科目逐一攻克。对于主观题,主要参考考试分析,比起二十天二十题这类资料,背诵考试分析更加轻松,那本精简版可能还不到二十页,而标准答案正是来源于考试分析,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自行核实。由于时间所限,我只看了考试分析四五遍,没有来得及背诵,因此主观题的成绩并未达到我的期望值(补充:当然,我的期望确实有些过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学习的重中之重,拉分太厉害了。好多人都说课本要多看,但是我认为把定理和例题看会了就行了,不用非得弄懂定理是怎么证出来的,浪费时间而且偏离考试方向。要把复习全书至少做两遍,第一遍每道题都做,第一遍做的时候会感觉很多都不会,没关系,刚开始都那样。要结合最近三四年的真题题型来做题。真题要做两遍,特别是近几年的题型要多研究。
考研英语方面:
我当时是以《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这一本书为主要的复习资料,把上面的真题做了两遍。第一遍,翻译完一年的题之后,摘抄出不认识的单词和词组,进行强化记忆。之后对照标准译文纠正对原文的理解,学习并总结涉及到的拆分与组合技巧。学会运用这些技巧,这才是最重要的。第二遍,对不认识的单词和词组进行记忆并掌握各种句型的拆分与组合技巧后,这一遍要能够把句子翻译完整并且通顺,注意措辞,力求达到“雅”,符合汉语习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类脑综合知识是一门涵盖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工程交叉领域的学科。它要求既要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也要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还要对生物医学工程的应用有深入的理解。广泛阅读和深度学习是关键。
在神经科学方面,你需扎实地掌握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神经元的构成、突触传递、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模式等。推荐阅读《神经生物学:原理与实践》,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神经系统的运作机制,对理解类脑计算有极大的帮助。
人工智能部分,重点关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知识,特别是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和训练,以及这些模型如何模拟人脑的学习过程。《Hands-On Machine Learning with Scikit-Learn and TensorFlow》是一本很好的实践性教材,凭实例你更直观地理解AI技术。
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需理解生物信号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以及医疗器械的工作原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是这个方向的经典书籍,涵盖了从电生理学到图像处理的各种主题。
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实践-反思”的循环方式。深入理解每个概念,凭编程或者实验去实践,反思和整理,形成自有的理解和见解。参加相关的研究小组或讨论会,与其他同学交流,也是提升理解和深化思考的有效途径。
我还特别强调做笔记的重要性,无论是书上的重点,还是课堂讲解的内容,都要及时记录并定期复习。利用在线资源如Coursera、Kaggle等进行自我提升,凭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