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化工机电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北京化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开学后,我开始复习政治,买了肖秀荣的全套资料,精讲精练主要是理论知识,当我看完一遍后感觉是,讲了啥?不记得啊!因为知识点很多,所以第一遍看完后没什么印象,问了身边的朋友,大家都是这种状态,所以如果你们看不懂也不用焦躁。政治基础不好的朋友,理论知识有必要看一下,尤其是马原,这部分需要理解,基础好的朋友,毛中特,近现代史,思修都可以不用看,后期直接背诵就行。政治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得多选者的天下!政治多选题很重要。单选和简答题大家拉不开距离,主要是看多选题做得怎么样,所以复习时一定要多练习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尤其是多选题,尤其是多选题!!!我当时做了肖秀荣的1000题,做了两遍。政治还有时政部分,这一部分时效性很强,主要是考察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就是国家政策、方针、重要会议等),我还报了冲刺班,老师给画了重点,还说了答题技巧,对这一部分的复习有一定的帮助。到了后期,各种模拟试题涌现,我用了肖秀荣的八套卷、四套卷(今年肖秀荣押题很多),大家一定要用这两本书,答题直接背诵!我还做了蒋中挺五套卷,也有压中的题,所以大家可以做一下,题做多了没坏处啊。任汝芬四套卷等多个机构老师的模拟都会有,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另外,跟大家交代一下,政治大纲没啥用,完全不用买,推荐“风中劲草”给大家,知识点总结的很不错,可直接背诵,应付选择题,部分简答题。总之,政治就是靠背诵,复习不必过早,合理安排好计划复习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9月份,开始复习,看到很独到的解题技巧,我都记了下来,做了一本宝藏笔记。我把660题做完了,然后再回过来把暑假练习过的题目里的难题、错题和660题里的错题难题重新做了一遍。10月份一开始就开始做历年真题,真题我没有做太前面的,就开始从05年做到了19年的,前期基本保持一天一套的状态,后来稍微缓了下,两三天一套,花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做完了这些真题。这里我想说每个人的程度不同,做试卷的频率可以不同,但是每套试卷必须严格控制时间,拿出考场的状态来做,然后考完严格批卷,搞懂错题难题。真题做完之后,我就开始做李永乐的冲刺六套卷和张宇八套卷,这些冲刺卷的难度是相对较大的,因此不用太在意分数,它们就是用来巩固知识点和保持状态的,没有规定必须做,重点还是在真题。总之在剩余的时间,我就做冲刺卷,然后边做边看之前的错题,把平时练习题、660题、真题、模拟卷错题反复看。11月以后每天花在数学上的时间四个小时左右了。
考研英语方面:
由于我的英语底子平平,加上正式备考已经是7月份了,因此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策略。每天清晨7点起床,我会在食堂专心背诵两个半小时的词汇。这段时间大约能记住150个新词,扣除同义词后大约100多个。毕竟,词汇是英语的地基,掌握了词汇,英语学习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些。得益于之前通过了六级英语考试,我对英语的感觉还算轻松。切记:词汇学习与阅读练习应并行进行,因为实际应用能帮助巩固记忆。按照老师的建议,我每月精做一套英语试卷,确保每个单词牢记于心,每道题目都理解透彻。每日坚持一句英文的学习,亲自去做,这对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大有裨益。对于真题,我首选阅读部分,逐字逐句地理解,后期才开始全套练习,并预留两套作为考前模拟。至于作文,最后一个月集中精力准备就足够了,那时会有丰富的素材,很多内容可以通用,你慢慢就会明白。对于完形填空,我学习了老师的技巧并进行了练习,通常能答对11个。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力学是一门研究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如何变形和破坏的学科,它是机械、航空航天、土木等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这些概念不仅需理论理解,更需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应用。
在复习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应力分析和应变分析上。应力分析主要涉及正应力和剪应力的概念,凭平面应力状态分析,理解三向应力状态下的 Mohr 圆。应变分析则包括线应变、剪应变和应变能等内容,特别是应变测量实验中的胡克定律,是计算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关键。
梁的弯曲问题是材料力学的一大重点。理解弯矩、剪力、扭矩的概念,并能熟练绘制弯矩图和剪力图,是解题的关键。要掌握欧拉-伯努利梁方程,它能帮助求解梁的挠度和转角。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发现实例分析非常有助于深化理解和记忆。比如,凭分析各种结构件在受力情况下的变形,直观地理解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模式。这不仅能提高解题能力,也能提升对工程实际问题的敏感度。
再者,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我建议大家不仅要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还尝试做一些历年真题或模拟题,这样既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
定期回顾和总结也是必要的。我会定期整理笔记,将重要公式、定理和例题归纳在一起,以便于复习和查阅。